“收獲不多,末將慚愧。”郭大靖躬身謙遜道。
毛文龍笑著擺了擺手,看了一眼半袋金銀財寶,有個千八百兩的樣子,不禁搖了搖頭,嗔怪道:“豁出命搶些黃白之物,不值啊,以后可切記不得再冒險了。”
郭大靖笑了笑,謝過毛文龍的關心。
毛文龍話入正題,說道:“朝廷的封賞還未到,但本帥已經得到了消息,你晉升為游擊將軍,本帥亦任命你為廣鹿島守將。”
郭大靖心中的石頭落地,臉上顯出輕松之色,躬身道:“末將資歷淺薄,全仗大帥提拔。在廣鹿島駐守,也需要有經驗的袍澤相助。”
毛文龍點了點頭,說道:“雖然你戰功赫赫,但戰陣經驗依然是所短。你需要哪位將領配合相助,只要他愿意,本帥這里沒有問題。”
停頓了一下,他又繼續叮囑道:“駐守一島,事務頗多,你可以招募些人才幫助處理。”
毛文龍占據海島,收留遼民,實行的是軍戶制。
盡管東江鎮的軍戶制與大明的軍戶制已經有了很多不同,但靠著軍戶們自種自食,來養活軍隊,這個本質還是沒變的。
正因為實行軍戶制,各島的駐防將領就要軍政一把抓,權力很大,工作也很重。經營得好,自然能養更多的軍隊,直接關系到將領們手下軍隊的實力。
“末將曉得。”郭大靖躬身道。
毛文龍微微頜首,說道:“在皮島休整幾日,便率廣鹿島的部隊回返吧!與尚可喜交接好,或者由他送你去島上赴任也可。其他事情,盡可向陳副帥提出……”
郭大靖領命退出,臉上露出笑容,長長地吐出一口氣。
很好,這很好,不枉自己拼命廝殺表現,終于有了相對獨立,能夠大展拳腳的根基之地。
郭大靖并不想在皮島多作休整,他還急著去廣鹿島種土豆呢!
盡管已快五月,但土豆的種植和地區的溫度有關。在北方,從二月到八月也有兩個季可以種植。
何況,郭大靖手中的土豆是適合更北的寒地種植的品種,生長期短,高產抗寒耐旱。
土豆在大明朝應該有了,但沒人推廣和重視,在特性上也完全不能和郭大靖手中的品種相比。
其實,這才是郭大靖最大的信心所在。所謂“民以食為天”,能吃飽肚子,是干一切工作的基礎,不管是從軍打仗,還是生產制造。
今年把全部的土豆都種下去,大概能有三百多畝。秋天收獲后作為明年的種子,再種一年的話,就應該能夠頂得上……
高產土豆的畝產量大約在六千斤往上,排除古代肥料較小的因素,也能有兩三千斤。
明朝的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麥,以北方最多的小麥為例,畝產也就二百來斤。也就是說,一畝土豆頂十畝小麥。
今年正常收獲的話,明年應該能種五六千畝,相當于五六萬畝的小麥,約等于十萬石……
這還只是在廣鹿島種植的估測產量,兩三年后推廣到整個東江鎮,再加上部分外購的米豆,應該足夠養活幾十萬的軍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