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天的炮戰之后,代善不單又損失了一千多人,而且兩方的持續炮轟,還徹底摧毀了通往峰頂的山道,
沒有辦法,代善就留下三千人把住各處山口,嘗試想將二虎他們困死在華頂峰之上。
不過就在前天,這圍山的三千名后金軍,也突然撤走。
二虎和吳大奇他們商量,大家一致覺得,應該是大明遼鎮那邊有動靜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向震、鐵環一回到京師之前,實際遼鎮和萬歷帝那邊,就已經接連收到朝國降卒嘩變,以及二虎他們在華頂峰一戰擊敗阿敏,剿滅三千多后金軍的消息。
錦衣衛真正調動起來,在刺探情報方面,還是很有一套的。
這兩個消息震動京師,朝堂之上立刻開始爭論,是否要借此機會出兵,嘗試挽回遼東局勢。
這個爭論在向震鐵懷一趕到京師,送上捷報之后戛然而止。
萬歷當即決定,讓遼鎮李如柏戴罪立功,出兵威逼寬甸六堡。讓退守開原的馬林出兵威逼撫順關,兩路大軍都以步步為營,據寨而守的方式緩緩行軍,只求拖住后金主力,讓他們無法放開用兵。
同時,萬歷又從國內再次調集軍隊,尤其是從川蜀調來秦良玉,讓其率領白桿兵,前往遼鎮助戰。
另一方面,對于二虎在捷報之中請示的人手,除了秦良玉之外,萬歷一概準了,尤其是正在參加殿試的孫傳庭、袁崇煥兩人,立刻奉召前往遼鎮,準備跟隨二虎麾下。
不過孫傳庭另外向朝廷請示,可不可以讓他回一趟老家招募部分鄉勇,一起帶往遼鎮。大明朝正在用人之時,有人自愿回鄉招募鄉勇,那自然是求之不得,萬歷也直接準了。
其他人,兵部也立刻按照捷報之上的描述,前往各處尋找。
龍虎山天師道那邊,萬歷也給下了一道旨意,讓他們酌情為國出力,支援遼東華頂峰云云。
……
總之這次萬歷沒有糊涂,雖然二虎的捷報之上,只說他們現下有八百多名戚家軍,之前趁亂繳獲了大量后金物資,但萬歷依然決定不遺余力的利用這次機會,大力支援配合他們,嘗試組織一次反攻,挽回薩爾滸之敗后的頹勢。
如何匯報華頂峰這邊的戚家軍力量,當初二虎和吳大奇,向震,鐵懷一他們還爭論過一陣。按照贏祁和二虎最初的商量結果,是打算戚家軍至少上報1500人的力量。
太少的話,他倆擔心遼鎮和朝廷沒有底氣,不敢把寶壓在他們身上。
但吳大奇堅決不同意,說這是欺君大罪,如果這樣報了,將來二虎恐怕要被人彈劾,很可能要吃大虧。
最后一番爭論之后,大家商量出了“八百人”這個折中的方案。
八百人不多不少。即使八百土匪,在冷兵器時代,依據地利盤踞防守的話,甚至可以讓數千,甚至上萬剿滅部隊無數次的徒勞無功。
這中間,主要就是一個后勤問題。
即使夸大報了八百人,但戚家軍在遼東力挽狂瀾,以“散土之計”挑動近萬朝國降卒嘩變。又以八百人大破五千后金兵,斬首三千多級,重傷后金四大貝勒之一阿敏,這份戰報還是猶如燎原野火一般,迅速在整個大明朝疆域之內傳播開來。
一時之間,大明軍民內部士氣大振,戚家軍威名再次震動京師,并向著整個華夏大地疾速傳播。
當然,戚家軍新一代領袖“孫傳銘”這個名字,也正被越來越多的人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