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裳乃是狀元出身。
本不通半點武功。
能無師自通唔得武學精妙,已是難得罕見之事。
他所編纂的【九陰真經】也可稱為曠世奇書。
王重陽得到此經書之后。
雖然下定決心不修煉其中絕學,但出于習武之人的好奇心作祟,還是將其翻開,仔細閱讀了一遍,也不得不承認,經中所載武學高深奧妙。
以道家之理為基。
崇尚的是道家黃老之說。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闡述的是以陰勝陽,以柔克剛,后發先至的道理。
上卷記載了易筋、鍛骨等諸般內功心法。
下卷記載的是各門派的武功招式,其中不乏失傳多年的武林絕學。
除此之外。
還有一篇總綱。
記錄于上卷經文的最后一篇。
只是當年黃裳擔心真經誤入歹人之手,以至于江湖無人能制,所以便將總綱譯為梵文,然后又以漢字音譯。
因天竺距中原萬里之遙,懂得梵文的人寥寥無幾。
而懂得梵文的人,又未必精通中原文化。
即便那人既通梵文,又懂中原漢字,也未必通曉武學,自不用擔心九陰真經全篇落入歹人手中,也不用擔心修煉者會為禍江湖,天下無人能敵。
縱然王重陽精通三教之學,對梵文也是一竅不通,好在他并不打算修習經中武學,所以對那篇總綱倒也不是特別在意,只是感到有些可惜而已。
過了足有半個時辰。
和尚方才抬起頭來,將兩部經書送還王重陽,嘆服道:“黃裳此人真乃天縱奇才,經中所載武學高深奧妙,幾乎已經窮盡武學至理,只是……”
說到這里,和尚眉頭輕皺,沉吟片刻,繼續道:“只是經中武學未免有些太過陰柔,一味地追求以陰克陽,道門黃老之說,不及最高層次的陰陽互濟之妙,終究還是差上一籌。”
“此經名為九陰真經,殊不知九陰極盛,是為災殃,還有那最后一篇經文……”和尚回眸看向王重陽,道:“重陽真人可解其中之意?”
王重陽微微搖頭:“這最后一篇經文貧道揣摩多時,卻也不解其中意思,只曉得此經是九陰真經的總綱,或許更高層次的武學境界就記在其中,然內容卻甚是古怪,文字不成章法,始終無法破解。”
和尚拿起葫蘆猛灌了兩口酒,接著道:“不過此經記載內容雖然玄妙,但對我等這般人卻無大用,只是錦上添花罷了,若是習練經中武學,反會耽擱自身武功進境,此消彼長之下,優劣有未可知。”
說罷,和尚突然盯著王重陽看了幾眼,道:“重陽真人,你若是能等上我三年,待和尚我寫出一部九陽真經,再來請你品鑒一番如何?”
“三年……”王重陽輕笑一聲,“貧道未必能等得到啊……”
“聽聞真人的先天功素有奪天地造化之能,區區一點內傷,想來也奈何不了你,就這么說定了,三年之后,和尚我自當親去重陽宮拜會,到時你我再暢飲三天三夜!”
話音落下之時。
和尚的身形已然出現在了廟外,不過幾個眨眼的功夫,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偌大的廟內。
就只剩下王重陽一個人。
“三載光陰,希望能突破那先天功的桎梏,否則貧道就只有下輩子,才能看到九陽真經了……”
正念及此,王重陽忽聞一聲異響從身后的神龕處傳來,回頭一看,竟然是個衣衫襤褸的老乞丐,蜷縮在供臺后面。
王重陽眉頭微不可查的皺了皺,以他的內功修為,莫說近在咫尺的人,就算是幾丈外蛇鼠爬過的聲音,也別想逃過他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