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很多自然景觀,他也按照它們巔峰最盛之時的姿態加以還原,比如古稱云夢澤,后稱洞庭湖,據傳為神人之居所,仙人之福地,在紫府觀想時他就是以此作為藍本。
他的觀想從易到難,由淺入深。
當那些古跡形象一個個在紫府中出現,分布有序,十個,二十個,五十個,六十個……
一百二十八只穿花蝴蝶仿佛不知疲倦,依然還在辛勞的“工作”。
這一切似乎很慢,在姜不苦的精神層面也確實很慢,畢竟這些圖景、如畫江山,錦繡山河,全都是他以精神絲線一絲一縷編織而成,每個轉折,每一個穿插,都有著他的設計與構思在。
可在現實層面,這卻是非常快速的,每一樣異象古跡的呈現速度并不會比其他修煉觀想法的人慢。
可是,當異象古跡出現到八十座以后,姜不苦的速度便逐漸慢了下來。
當第八十五座異象古跡成型,一百二十八只穿花蝴蝶忽然開始兩兩融合,變成六十四只。
從第八十六座異象古跡開始,它們呈現的速度陡然慢了許多倍。
不僅僅是他的輸出變慢了,也因為這些異象古跡本身的塑造難度越來越大。
在此過程中,六十四只穿花蝴蝶融合成三十二只,三十二只融合成十六只,十六合為八,八合為四,四而二,二而一。
不是因為功成,而是因為力盡。
當一條貫穿南北,名為京杭大運河的人造河流將江南的煙雨與塞北的秋風聯系在一起時,最后一點精神力量也徹底消失。
隨著這點精神力量的消失,似乎這個線頭沒有徹底圓滿,首尾回環,它前一刻編織出的一筆忽然便有些松動,而后是這松動精神絲線的前一筆也開始了松動,由此,就像是觸動了一個連鎖反應,越來越多的精神絲線開始變得松散,開始崩線。
一個異象古跡崩散,先是所有如有實質的色彩和質地消失,變成一個空空的由一些簡單線條構成的框架,而后連這些框架線條也散架,最后消失。
最后精神觀想而成的京杭大運河第一個崩散消失。
而后第二個異象古跡褪色,崩散,消失。
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
第十個,第二十個,第五十個……
最后,連同最初觀想凝成的釣魚古城也隨著精神力量的消散而崩潰。
按照他透露給李未晞的“中介物”理論,除了天上的日月星辰,一百零八座異象古跡也能作為精神觀想的對象,且因為它們就明明白白的矗立在那里,很好觀摩,實地取證,修煉難度比觀想日月星辰會小一些。
觀想完成之后,自然也沒有崩散一說,除非主動驅散,不然,精神之景便會在紫府中永遠扎根,這也是很多強大而獨特的精神能力的根源,若是觀想之景消失或是被人擊散,其人的實力也必然因此受損。
最初,在大家都在摸索的階段,雖有絕大多數人都下意識的選擇日月星辰作為觀想根基,但也有部分人選擇以一百零八座異象古跡作為觀想根基。
而后,在彼此的印證實踐中,以異象古跡作為觀想根基相比于前者表現出了越來越多的缺點與不足。相比于星辰觀想法,單一的古跡觀想缺乏變化,缺乏想象空間。
隨著越來越多優秀者加入星辰觀想這一領域,迅速的優化成熟,這又更進一步的將兩者的優劣點凸顯無疑,所以,那些選擇異象古跡為觀想根基的探索者們在這樣的大勢變化面前都紛紛改換門庭,踏上了以日月星辰觀想為根基的修行道路。
無數修行者用雙腳做出了選擇,異象古跡觀想法作為一個失敗的嘗試留給了歷史。
姜不苦也無意為已經失敗的古跡觀想法翻案,嚴格說來,雖然都有“古跡觀想”這個共同的基礎,但無論是最基礎的技法還是最核心的內核,都完全不同。
其他人的觀想,如同拿著一只畫筆繪畫,而他的觀想卻是將精神力化作經緯縱橫的絲線,一點點去編織呈現錦繡山河,至于內核就更不用說了,單一的古跡在他的紫府觀想中不是最終結果,而是一個基礎的單元,是他實現更高意圖的基石。
正因為這一開始的期許和定位就不同,對其他人而言,成功觀想出一座異象古跡就算成功,有野心的會選取同性質或性質相反或彼此互補的幾座古跡來觀想,以此增加精神力量的強度與手段的多樣性,他卻要將一百零八座異象古跡一次性全部于紫府中觀想出來。
其中難度之大何止百倍差距。
這當然不是為了挑戰而挑戰,這樣做的根本目的是讓一百零八座古跡形散而神整,形分而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