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圣獸,瑞獸,本質是先民對人心之中某些情感期盼的形象具現,且人心中的很多念頭可能是飄忽的,模糊的,幽微的,概念的,即便窮盡辭藻也難以真正描摹,于是聰明的先民便將某些特定的期盼賦予給特定的神話生物,用一些簡單有趣卻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豐富其細節,描摹形象,從而徹底在人心中生根發芽。
通過一代代的傳承,它們已經成為炎夏文明的遺傳密碼。人們可以輕易的將一些品質性情與特定的神話生物形象對應,而說到某些神話生物也可以很輕易的與人世相對應。
圣獸本身變成了一種符號。”
“要想培育出圣獸,有兩種途徑。
馭獸系正在嘗試的是其中一種,慢慢打磨培育出一個個‘圣獸容器’,當其內在與外在皆與人們心中的圣獸契合,那么炎夏人道之中彌漫著的相應圣獸的一切便會逐漸向之靠攏,‘圣獸容器’逐漸成為真正的圣獸。
此乃自下而上之法,優點是不需要太高門檻,只要有了明確的思路,任何人都可以嘗試,可其缺點也是極明顯,甚至是致命的。
其弊有二。
第一,要想打磨出這樣一個內外皆與圣獸稟賦契合的容器絕非易事;
第二,億萬人心雖都默認了不同圣獸的領域范圍,可不同人心在某些細節上依然存在巨大分歧,很難調和統一。
比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這在很多人心中已是基礎常識性的概念,可同樣有人堅稱,炎夏神話中的鳳凰,自古以來都是華貴美滿、和平幸福的象征,從未賦予它涅槃重生的能力,這是稍后的一些先民將異族的不死鳥形象與炎夏鳳凰混同,在加上一些大時代的背景,所以給鳳凰賦予了‘涅槃重生’這樣的寓意,現在我們跳出那個大時代的背景,就應該還鳳凰以最初最原始的形象。
某些行為看似在不斷賦予圣獸新的能力,使其越來越強大,可這對圣獸而言卻有害無益,不斷新加的東西只是它的負擔,使它的形象越來越模糊,而不應該不斷給它添加新的形象,看似越加越多,在對其進行豐富,可本質卻是在這一次次的添加中沖淡了,最后成為一只空有強大能力的獸而已。這顯然已經與圣獸存在的初衷背離。”
“有自下而上之法,自然就有自上而下之法。
如氣運規則一般,直接在炎夏人道之中創立相應的圣獸規則本源,炎夏人道之中一切與之相關之氣韻皆被其吸納,自今而后,在相應的領域內,它就如同太陽普照萬物一樣,從規則層面給眾生施加影響。
其弊端自不用說,門檻極高,甚至除了我和炎夏神龍,再無旁人可以做成此事,且其消耗必然巨大。
可優點同樣巨大,可一步到位,不將希望寄托在有些天才的靈光一現上;而且,那些互相沖突的、彼此無法相融的一些概念賦予,我可以直接強行調整,雖然消耗必然巨大,但卻是一次厘清沖突,正本清源的機會。
雖然無法合乎所有人心,但自此圣獸規則誕生開始,它就是人道真理,唯一的正確標準。”
“人道敕令:于炎夏人道中開辟【龍之本源】。
龍乃祥瑞之首,炎夏子民以龍裔自居,非指血脈中有著某種強大神獸的基因遺留,而是一種精神層面的自勉與自信。
龍,其形象融合了諸多生物的原型,所以,祂代表了炎夏文明的大氣與包容,其能上九天,能潛深淵,上天入地,無所不能,這代表了朝氣勃發、蓬勃向上的精神。另還包含了超卓的自信,不依賴任何他物,超然獨立的自信。
龍的精神,即大氣的,包容的,自信的,朝氣勃發、蓬勃向上的,越是神武、卓越、超凡的心靈,越能與之契合勾連。”
隨著這道敕令發出,炎夏人道世界之中,本就活躍沸騰的人道氣韻越發勃發如同鼎沸。
原本宛如星河世界的人道氣韻之中,有一部分人道氣韻向著一處集中,漸漸地構成一個龍的形象。
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口旁有須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
隨著越來越與龍相關的人道氣韻融入,龍的形象也越來越清晰,一成,兩成,三成……
可就在凝形到六七成的時候,再也無法寸進,甚至很多與龍相關的人道氣韻與已經融入的彼此排斥,無法共存。
姜不苦現在就是這方世界的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神,他自然明白其中緣故。
“龍的形象,是炎夏神話中最豐富,最富有變化的形象。所以,龍之本源,也不能是固定的,而是有不同的側面,不同的性情、不同的心靈,能夠接觸到不同的、最與之相契合的那一種形象。”
“青龍:象征東方與春天,側重于朝氣勃發,蓬勃向上。”
“燭龍: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息為風,側重神通廣大。”
“應龍:背生雙翼,神話中的祖龍、真龍,龍戰于野,其血玄黃,側重神武不凡。”
“蜃龍:側重于千變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