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議內容很簡單,新增疆域100億平方公里,盡量在炎夏現有疆域內均勻分布即可,如有可能,可盡量加大平原等宜居之地的比例。
姜不苦根據自己的判斷,炎夏中樞報上來的這個數據還是偏保守的。
炎夏陸地疆域現有五百三十三億平方公里左右,人口將近十四萬億,人口算是非常稠密了。
雖說炎夏并沒有徹底倒退回農耕社會,社會基層雖然有著廣袤農村,但其背后有著在修行體系上發展出來的各種產品,畝產超高的糧食作物,不比機械化差的強大馭獸畜力而且還帶智能,加上在龐大修行者的介入下將人煙推廣到陸地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地區,但人地關系的緊張依然在一年年的加重。
以前是征服組織大遷移還得盡量遷就民心,稍不注意就怨聲載道,現在民間卻期盼著什么時候再來次大遷移,每有移居海外島嶼開荒,拓殖定居的招募,一萬個名額有一百萬個人爭搶。
這還是超過七成中低層修行者主動選擇化形鮫人,去海外尋找新的發展契機,不至于讓總數量超過八九百億的中低層修行者瘀滯于內陸。
所以,只說當下的局勢,新增百億平方公里的疆域都不足以徹底釋放搪塞在炎夏人道內的壓力。
不過,考慮到炎夏中樞對炎夏人道傳訊這事本身的猶疑,加上處置不當可能對炎夏人道帶來的負面反噬,第一次報上來一個略保守的方案,也是個穩妥的方法。
他心中如此想著,便將這個方案轉達給了炎夏神龍,同時,他也問出了心中另一個疑惑:“炎夏自己報了方案,那其他陣營和海域怎么說?”
炎夏神龍直接傳給姜不苦一個信息。
“其他陣營總加起來25億平方公里,海域150億平方公里。”
不難看出,其他陣營的新增數量就是炎夏數據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炎夏神龍直接根據炎夏的方案確定其他陣營的數據,其參考的依據應該就是多年前就確定下的炎夏80%,其他陣營攏共20%這個方略。
現在看來這個處置是有先見之明的,比如魔道陣營的必然誕生,若不生在外部,那就要長在炎夏內部,而且,魔道從誕生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搞風搞雨,若其他幾個陣營不存在,那就要炎夏來承擔魔道搞出來的種種亂子,別想如現在這般安安穩穩發展,而現在,只要魔道不是腦殘,在其他幾個陣營都沒搞定的情況下根本不敢來撩撥炎夏的虎須。
至于更具體的分配方案,第一年就按照幾大陣營的疆域比例分配,以后則根據他們在歷次疆域新增中的表現做適當增減,若是表現得更好,很輕易就消化了新增疆域,那么就給祂更多,若是相反,不僅表現得各種艱難,甚至有遭受反噬的危險,那就少給祂點。
而且,還有另外一層,今年炎夏報上來的數據只能試水,等摸透新的玩法,上報的方案一定會逐次增加,不斷逼近自身能夠承載的極限。
這就意味著分配給其他陣營的新增量也會同步提升,雖然他們總加起來也只需要承受炎夏人道四分之一的壓力,但以他們與炎夏相比全方位落后的現實,怕是得使出吃奶的勁才撐得住,若是撐不住,表現得太廢物,以炎夏神龍的態度只會任其跌落甚至隕落。
對其他陣營來說,這既是機會,也是考驗。
若是發展得好,那么就會發展得越來越好,發展得差,就會越來越差,甚至掉隊,甚至除名。
可海域新增150億平方公里又是如何確定的?
很快,炎夏神龍就回應了他的疑惑。
在炎夏的長期布局中,已將星球廣袤的海域視作容納海量修行力量最好的去處。
海域的立體生態系統,單位面積內可承載的生命上限是陸地的數倍乃至數十倍。而每個修行者對資源的需求都非常大,除非當一個真·餐風飲露的苦修士,不然,修為越高,對各種資源的需求就越大,在這種前提下,海域遠比陸地更適合修行者發展。
這在炎夏修行界已逐漸成為一種共識,不僅官方在積極推行深海戰略,那些有實力的大宗門大組織,也在努力追趕這股潮流,官方每次釋放海外建宗的指標,都會受到瘋搶。
這種共識體現在炎夏神龍這里,就是祂思維的基本出發點,所以,祂不僅不會壓縮陸海比例,若有可能,祂會盡量維持陸四海六的比例不變。
可另一方面,深海意志相比于其他被祂點化而出的神形,只有本能,并無真正的智慧,炎夏神龍并不確定祂的承受上限是多少,必須隨時做好一旦祂承受不住就要站出來兜底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