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這種轉生規則本身,他認為愿意主動投身其中的鬼魂必然是少數。
若只是洗去靈魂中今世的記憶與情感,但還保持靈魂整體的完整,以這種方式送入轉世,或許他們對來世的認同還會更多一點,但轉生池卻連這個方向都給他們堵死了,他們能夠留下來的東西,只能是很純粹的技能、天賦、經驗等提純而出的靈慧識見,饋贈給新生,而不能以一個相對完整的狀態進入下一世。
這和他們所期望的相差甚遠。
對此,姜不苦的想法是,你們已經過完了自己的一生,無論長短,無論幸福悲慘,都已經過完了一生,而那些新生命的人生還沒開始,當然也要讓他們有機會過自己完整的一生,而不是被前世、前前世這樣的過往覆蓋。
人生真變成了單行道,不能折返跑。
堵死了他們轉世投胎的念想,那么,姜不苦覺得,作為這個“始作俑者”,他有義務為他們把這條道盡量拓寬延長一些。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讓億萬鬼魂在陰冥世界無所事事,慢慢消磨,等待鬼生的結束,也有些閑置浪費的感覺。
這是一個可修行求道的世界,個人可以問鼎大道、追逐長存的世界,生者可以,那么死者當然也可以。
哪怕難度會更高,但至少也該給他們一條攀巖向上的路。
早在一百多年前,修行體系從第四境邁入第五境的關卡之時,對于未來前路該如何選擇就有過很多爭論,雖然最終走了金丹法,但姜不苦對于李未晞提出的出竅煉神,陰盡陽生,萬劫陰靈入陽神的道路始終很感興趣。
這些年他自己內心也時常揣摩,憑借他俯覽兩百余年炎夏所走過的修行每一步,心中兩百多年的積累所得,他已經將一個理論框架完善到了切實可行的地步,除了體系龐雜遠不能與金丹法相比之外——畢竟有無數聰明才智之士用心竭力,不斷完善成長,單論成長潛力,修行主脈的嚴謹大氣,并不比金丹法稍差。
唯一欠缺的只是無數聰明才智之士在這個框架下豐富完善而已。
但修行體系走到現在,金丹法早已成為理所當然的大道主脈,他也不可能隨意的將此法拋出,動靜小還好說,動靜大了很可能造成修行體系、乃至修行界的對立分裂,就如劍宗氣宗之爭,在炎夏人道的角度,這是完全沒有必要,毫無意義的。
不過,姜不苦卻覺得這套體系非常適合用在陰冥世界。
相比于金丹法,出竅煉神法更專注于煉神、煉我,對修行者個人要求高,對外物的依賴相對較少,或者說,哪怕外物少點差點,影響也不會那么大。
這對于處于虛實之間,物資極度貧乏的陰冥世界來說,恰好相得益彰。
這么想著,他已將心中種種關于出竅煉神法的要義精髓以隱晦的方式悄悄度送給了那閉目靜坐觀想的青年。
……
秦慎重盤膝坐在床榻上。
自從發現自己已經化身為鬼,雖然有些驚訝,但他并沒有太多上心失落,更沒有與那些老年人為伍,反倒覺得與他們相處久了容易沾染暮氣在身。
干脆一個人搬出來,單獨生活,探索世界,修行打坐。
每天,都在努力與內心中空乏無聊的情緒對抗,并一次次成為勝利者。
從小,他就與九尾狐本源很親近,最后,干脆以之作為觀想修行的根本,讓自己的道路與之更加接近相融。
此刻,精神觀想成為一頭九尾狐的他驀然睜開了眼,眼中閃過狐疑之色。
將觀想之外的虛空一片空寂虛無,鬼魂沒有丹田,也沒有紫府,精神觀想,就是把精神化身為觀想之物,在此之外,盡是一片幽暗虛寂,空無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