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百工百業非修行者群體中深度領悟了知行合一之道的雖不乏其人,但他們的能力并不以戰斗見長,反倒讓他們繼續呆在原有的崗位,最能發揮其價值,對周圍人的啟發帶動提升,對整個炎夏人道的貢獻都遠比把他們轉化成為一個戰斗者更大。
所以,在做具體考量時,不要把他們視作一個能力特殊的戰士,而是有著特殊能力的專家學者,把他們推到戰爭前線,是極不明智的做法。
再就是神祇方面:
彼時,我們將有土地16萬9136億,城隍1128億左右,各類山神水神海神,與土地相當的區域小神40萬5927億,與城隍相當的2706億。
單論實力,在他們的神域之內,最弱小的土地或者區域小神,也堪比紫府境修士,稍強的就與金丹境相當,實力與元嬰境相當的神祇數量遠高于元嬰境修行者,即便是實力與元神境媲美的神祇數量,也比元神境和化神境總加起來還多。
不過,他們的特性決定了,他們無法離開自己的轄境,只能在自己的轄境之內發揮最大作用。
作為守護力量,祂們綽綽有余,但要靈活機動的調用,甚至走出炎夏境內、乃至藍星世界范圍,那就只能依靠修行者。
而且,神祇的實力來自于炎夏人道的賦權,來自于五萬六千多兆的炎夏子民,雙方就像一個天平的兩端,無論哪一方出現意外,另一方就會受到連帶影響。
若是神祇出現大量損失,整個炎夏人道都會因此受損,根植于炎夏人道的種種規則也會因此發生劇烈動蕩,包括陰冥世界的種種、氣運規則、圣獸本源乃至神道體系本身。
所以,神祇的力量可以適當使用,但卻要保守使用,祂們是維系炎夏現世與人道、陰冥世界的關鍵節點,其最主要的職責是守護、疏導和管理,在考慮戰力,制定計劃的時候,盡量不要將祂們納入考量之內。”
說到這里,那聲音頓了一會兒,似乎在給大家消化思考的時間,也是在整理接下來的思路。
過了一會兒,才繼續道:
“在基礎民生方面,六十五年來最大的一個變化是各種靈傀造物的推廣。
在農業方面,使傳統農業完成了向機械化、智能化的轉變,農民從親自上陣的體力勞動者變成了規劃者與管理者,每個家庭,能夠耕種管理的土地達到了以前的數倍乃至數十倍。
在神道司的宏觀調控配合之下,能夠將各種自然災害降到最低,最大程度的保證了豐產豐收。這也是我們持續的人口爆炸與疆域擴增最大的底氣保障,甚至還能海量出口到其他文明陣營。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靈傀參與到了基層的交通運輸之中,與各種馭獸馱獸互補配合,讓基層的交通與商業活動變得更加活躍。
不過,這些變化帶來的另一個影響是,有許多靈傀都需要定時的保養、維修、更換零部件,甚至需要人一起配合才能完成操作,而這些工作至少也需要開辟氣海丹田的練氣境修士才能勝任。
因此,大量練氣境修士下層到民間基層,越來越少以修行者自居,現在一般所謂的修行者圈子,都默認為是筑基境以上的修行者。”
“在修行界,最大的變化有兩個。
一是隨著整個修行體系的深度拓展,筑基境原來作為中層一員,現在變成了修行界的底層,紫府境從中高層變成了中低層,金丹境從高層變成了中層,元嬰境也只能稱作中高層,只有元神境和與之化神境才能稱作高層。
只是這種名銜的變化,就對很多修行者的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對整個修行界都帶來了一定的思想混亂。
更何況,這種變化遠不止名銜的改變,還涉及到各種利益和話語權的重新調整分配,下到各個宗門商團的內部結構,上到官方各個以修行者為主的機構部門,還有從初等修行學院到特等修行學院的全面梳理再調整。”
說到這里,這個聲音頓了頓,強調道:“當然,這也包括六一學院。”
“這是世界晉升,人才梯隊整體上浮帶來的組織結構再調整。現在這種變化基本已經完成,再次趨于秩序和穩定。”
“另一個重大變化同樣是點化生靈這項手段的出現,使得整個修行體系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或多或少的調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