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她一個世界一個世界的講述,所有聽者的神色都越來越嚴肅,場中的氣氛也越來越凝重。
莽荒世界,仙古世界,諸神世界,深淵世界,這就是四個世界了,若把藍星世界也算上,這就是五個大世界了。
而無論和哪個世界對比,藍星世界都是當之無愧的弟弟。
可陳東東的講述還沒有完。
“而我們近期,也終于確認,必然還有一個大世界盯上了藍星世界,這個大世界盯上藍星世界的錨點,有很大可能就是我們的神道體系!”
終有一位聽眾忍不住出聲道:“還有這樣一個世界?怎么從來沒有聽說過?”
陳東東道:“因為這個世界沒有選擇魂入藍星這一步!”
那人驚訝道:“為何如此?既然決定以藍星世界為獵物,那就應該盡快鋪平兩界之間的道路,而不是坐視藍星世界發展壯大吧。”
陳東東道:“這很可能跟對方奇特的力量道路有關,因為這個世界有些特別,且一直隱而不顯,直到近期才真正確認,我從頭講一下吧。”
“早在神道體系初成,神道司敕封各路神祇的時候,就始終在關注一個問題,那就是神祇的壽命問題。
通過大量總結發現,神祇的壽命,和祂身具的氣運關聯最大,因為神祇是以氣運之印承接萬民祝念,而萬民祝念一邊是神祇一切權柄和力量的根源,同時,萬民祝念本身也是一種長期而慢性的毒藥。
萬民祝念會對神祇的自我意識造成持續的沖擊和浸染,不斷將神祇的本我意志消磨,而氣運之印對這些沖擊浸染有著很大程度的抵御作用,氣運之印的品質越高,抵御之力就越強,但即便是功德之印在身,也無法完全杜絕這種浸染。
若當本我都消失,那存在的就是一尊萬民共同塑造出來的傀儡神像,沒有自我思想和判斷,只能機械的執行萬民心中給祂規定的種種職權,彷如一個機械智能。
一方面,這種缺乏自我判斷的機械神祇,并不符合神道司的總體規劃,很多時候對整個神道體系的管理反而是有害的,再一個,萬民的心念也有糟粕的、需要糾正的東西,神祇的行事準則、權柄賦予不能全由他們心意決定。
而且,萬民的心念從來就沒有一致過,這會讓缺乏自我判斷的機械神祇沒有準確的價值判斷,看似一絲不茍,其實做的很多事情是混亂甚至自相矛盾的。
再一個,神祇自我意識被徹底沖散,和死亡有何區別?
不能真讓這些有功于炎夏的神祇死在任上。
所以,神道司的計劃是在其自我意識消散之前解除其神職,屆時炎夏人道會根據他們在任期間的種種作為賜予不同的氣運作為酬勞。
若是肉身壽元已盡者,送入陰冥世界恢復療養,是想借著磅礴的氣運轉為鬼修還是選擇終老在陰冥世界終老,或者自我意志恢復后重新上崗,都可任其選擇。
這其中種種規律,在新歷一五零年前后,神道司基本就已經掌握了。
以當年的判斷,神壽最低的,當屬土地和一般的山水小神,他們都只有福運之印,擔任這些神祇之位的,要么是普通凡人,要么是覺醒智慧、但并太多修行天賦的非人種,還有部分鬼魂。
以當時他們遭受的萬民心念的侵蝕程度,神道司的基本判斷是,福運之印的神祇,其神壽大概在兩百年到三百年之間。
鴻運之印的神祇,其神壽大概在五百年到八百年之間。
身具功德之印的神祇,其神壽粗步估計,在兩千年以上。”
“可是,當新歷二零零年前后,神道司驚訝的發現,那些最多只擔任了八九十年的土地和其他小神,‘衰老’的速度比他們五十年前預測的快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