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客氣的說,在場這一百六十人,乃是整個大寧府的精華,修行真種子,同齡人中的執牛耳者。
對他們中來說,別說突破練氣境毫無難度,筑基境、紫府境也都沒有太大的困難,區別只在于時間長短和自我的堅持而已。
所以,相比于眼下的快速提升,他們同樣非常在意這是否對他們的長期發展有礙。
若有,這條捷徑不走也罷。
聽到有學員問出這樣的話,范奕并未著惱,臉上反而露出開心的笑容。
過了一會兒,他才道:“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要給你們額外普及一個概念,這也是突破到元神境的大修從高屋建瓴的角度對整個修行體系做了整體梳理之后才徹底看清的一個規律。”
“他們將所有提升成長分為‘積累型’與‘領悟型’兩種。”
“在我們的實際經驗中,從我們開始修煉的時候起,這兩者便是相互依存,彼此需要的,缺一不可。”
“但這并不意味著兩者分量相當,彼此五五開。”
“這里面有一個規律,那就是境界層次越低,提升成長越是側重于‘積累型’,境界層次越高,‘領悟型’的提升占比則會逐漸抬頭。”
“根據統計,練氣境修士的進階提升,積累型與領悟型的占比大概在九比一左右;
筑基境的進階提升,積累型與領悟型的占比大概在八比二左右;
紫府境的進階提升,積累型與領悟型的占比大概在七比三左右;
金丹境的占比是六比四,而元嬰境的占比是五五對半開;
到了元神境,洞虛期的進階提升,積累型與領悟型的占比變成了四比六;不朽期與造化期的占比都在二比八左右。”
“這并不是說對積累的要求越來越低,事實上,境界越高,要想突破提升,需要積累的時間就更多,只是,單純的積累對整體的進階提升的影響越來越低。
對領悟,或者說對認知的要求越來越高。
積累的是力量,領悟的是‘知其然’甚至是‘知其所以然’,修行的過程中,力量的增長只是附帶,成為一個廣博的、知‘道’者才是根本,這也暗合了修行求道的本質。”
說到這里,他話鋒一轉,目光在在場所有人身上掃過,道:
“而對你們這些還在內壯境打轉,連練氣境都還沒進入的修行者來說,你們的進步提升,至少有九成五以上都是‘積累型’的,需要你們領悟的東西非常少。”
說到這里,他語氣加重,強調般重復道:“非常非常少。”
“這點領悟,早在你們之前長達十年的啟蒙教育之中,縣學三年正式修行之時便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完成,你們真正欠缺的,就是‘積累’罷了。”
“你們擔心的根基不穩,底蘊不足,本質就是積累不夠,沒有積累到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強行突破,造成了不圓滿。”
“天賦資質的高低,撇開悟性心性這塊不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身體積累的快慢。”
“生命氣息能夠讓這種積累變得迅速而高效,不會有絲毫負面作用,某種程度上,你們完全可以將之等效于‘時間加速’,只是在這種時間加速下,只能加速你們的積累,不能加速你們的領悟。
不過,當你們的積累達到足夠的層次,自然就能見到、想到、領悟到全新的東西,全部怎么也想不透的東西,到了那時自然開朗。
所以,生命氣息雖不能直接作用于領悟型的提升,但是間接影響同樣巨大。”
最后,他看向眾人,笑道:“所以,你們不用擔心在此處修行會對未來造成影響,你們盡可以放開了吸納修行,直到無法更進一步為止。
因為到了那時,說明你們在積累方面已經到頂,必須有新的領悟才能更進一步。
半個月時間,就看你們能不能走到那一步。”
說罷,他對在場所有人點了點頭,便轉身而去,不做停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