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剛突破練氣境,只開辟了氣海丹田相比,現在,他的體內又有了很大不同。
以丹田為中心,一條條經脈仿佛通道一般,與臟腑相連,與四肢貫通,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循環。
真氣自然而然的在經脈丹田之間流轉,隨著它們一遍遍的周而復始,潛移默化的、持續的塑造著身體,真氣本身也在這不斷的往復中變得越來越凝練。
體內小周天,這是練氣中期的標志。
借助秀林水府,只是短短數日時間,就讓他走完了需要以年計才能走完的路。
經過三日的摸索,姜不苦找到了新的節奏。
以他當下的恢復力,每四個小時左右便能修煉一次,加上修行本身的耗時,每天可以修煉五次,總加起來,每天的修煉時間三個小時都不到。
而根據與薛筱婧等人的交流,她們的情況也差不多。
資質最好的薛筱婧,單次修煉時長接近一個小時,但恢復能力無法與姜不苦相比,每天只能早晚各修煉一次,總加起來,一天的修煉時間還不足兩個小時。
而練氣境每日的有效修煉時長超過一個小時,都能算得上優秀了。
當然,時長是一方面,效率也是一方面。
不過,不管怎么說,這么一對比姜不苦有些驚奇的發現,單論練氣境的修煉效率,在這批集結了一府精華的同齡人中,自己已經悄無聲息的處在了第一序列。
與此同時,他也自然而然的領悟到選擇一個職業方向的另一個用意,練氣境修士即便是想要沒日沒夜的苦修都是沒資格的,每天的有效修煉時長就那么多。
剩余的時間,要么揮霍浪費,要么選修一種職業,要么練習術法或者戰斗能力,就長久的回報來說,選修一種職業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在想明白這點之后,姜不苦選擇食言而肥,真香一把。
經過慎重思考,他選擇在符文領域用功。
他并沒有想過要當一名制符師,只是一直有種說法,符文鉆研到深處,更容易觸摸到修行本質——其實,就姜不苦個人理解,任何一個職業走到了深處,都能夠觸及修行本質,殊途同歸。
只不過符文這條路更“天然”一點。
因為符文學的誕生,最初就源自于丹田開辟后,那些曾經被稱為異能神通的變成法符的形式凝聚在丹田中。
通過對法符的研究,開始有了符文學。
符文在社會領域的應用就不說了,從飛船到智能網絡,到各種各樣的法器造物,到城市的規劃設計,都涉及到符文學的運用。
還有各種各樣的符箓,驅邪符,驅塵符,驅蟲符,化毒符,療傷符,金創符,金甲符,神行符,御風符,傳訊符……與法器相比,符箓因其高性價比而更得中低階修行者的青睞,不止是修行者,很多低階符箓普通人也能夠使用,帶來許多便利。
修行者習得各種法術,領悟各種神通,細究本質,依然是以符文形式鐫刻于丹田內、紫府中、乃至身體筋骨血脈之中。
從這個方向來說,符文,確實是與修行者本身關聯最大,能助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捷徑。
在確定好這一切之后,姜不苦制定了新的作息計劃。
首先,最重要的當然是每日五次的修煉。
其余時間,他計劃分成三塊,一早一晚自修自學做試卷,上午去典藏室學習符文相關內容,下午去訓練館,保證實戰水平不回潮。
不僅是姜不苦,所有人都在調整適應新的節奏狀態。
隨著境界的提升,力量的提升只是一個方面,生命節奏,思維心性,都會隨之變化。
這是自然而然的過程,在這樣的變化面前,那種對既往觀念的堅守,反而變成了泥古不化。
姜不苦仔細品味琢磨這種“大勢”,點點滴滴難以述之于言語的感悟化入他的心間。
反思總結以往的行事言行,他看到了太多稚拙生澀粗糲的地方。
正在做著一套試卷的他忽然在試卷空白處寫下了幾個字。
【知愚行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