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張大蠻將前世花了好大功夫才背下來的《少年中國說》,一副慷慨激昂地、手舞足蹈地教給了張小蠻。
不知為何,張小蠻內心里,對張大蠻說的這些聽上去耳熟能詳,努力地去記憶,卻又是一片模糊、一片空白。
不過,這一刻,在張小蠻的眼前,仿佛張大蠻的形象又變得偉岸起來,相比于那個匪里匪氣的老流氓刁民形象,又完全是判若兩人。
自己這個突然冒出來的“粑粑”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是那個耍流氓臭不要臉的刁民嘴臉,還是一身正氣理想遠大的有志青年?
張小蠻陷入了沉思,即使在他幼小的心靈深處,對張大蠻也是清晰了模糊,模糊了清晰。
別看這個看上去挺不靠譜的老爹,做事乖戾,不按常理出牌,但是他嗔癡言笑之下,卻是透出了無盡的智慧。
或許,身在石窠村這樣的貧寒的山區,唯有以這樣一種態度,才能獲得更好的生存。
很多的村民,禁錮著思想,抱殘守缺,從來不曾想過突破傳統的枷鎖,蜷縮在石窠村一輩子,口朝黃土背朝天,兩腳一蹬,歸西后也就是一堆黃土。
張大蠻自然是不知道張小蠻的小心思,他也不知道,到底這一把重生后的兩個自己,是不是思維模式一致,或者張小蠻也擁有前世的記憶。
從目前來說,初步判斷,張小蠻的世界,是一片空白的,大概也沒有前世的記憶。
否則的話,他怎么可能叫未來的自己做老爹呢!
只要張小蠻沒有記憶,那一切好辦,對于他的未來,張大蠻可以去勾勒,去繪畫他的藍圖。
至少不能讓他走前世的路,最后淪為一個可憐蟲一樣的懦弱農民。
他要送張小蠻讀書,只要張小蠻用功讀書,處于這么一個還不是靠拼爹的時代,完全有可能知識改變命運。
寒門也可以通過讀書崛起,實現逆襲之路。
將來張小蠻的出路,有著更為廣闊的前途,決不是前世那般守著石窠村里那點貧瘠的土地。
同時,他也要利用重生的紅利,迅速地發展自身,讓張小蠻成為富二代。
那么以后,也用不著去逆襲富二代,也不用輸在起跑線。
而是當那些人喊著口號,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斗富二代的時候,張小蠻已經站在了終點。
本身所謂輸在起跑線,從來都是一個偽命題。
根本不是輸在起跑線,而是喊著口號的時候,有著優質資源的富二代、官二代,已經站在了終點,站在了人生的巔峰,俯瞰著螻蟻的**絲們,一副睥睨天下,鄙夷地甩了一句,“見識淺薄的人類!”
張大蠻不能讓那個童年的自己,這一世的兒子張小蠻,成為站在底端,仰望著食物鏈頂端的肉食者們,自怨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