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歷史書上總寫:小農意識的局限性,多次農民起義都以失敗告終。
張大蠻算是領會了這個歷史評價的真諦了,在蔣屠戶看來,一畝地能給400斤玉米,已經開心上天。
殊不知,張大蠻要用這一畝地創造的價值,少則是翻倍,甚至是翻幾番,豈是區區400斤玉米可比的。
這也不能怪蔣屠戶,因為他的眼光就那么點,井底之蛙,怎能與鴻鵠之志相提并論呢?
確切說,應該要感謝蔣屠戶,將四畝地租給張大蠻,種桑苗,那簡直是一地黃金啊!
不得不說,張大蠻暗自竊喜,臉上卻是裝作很無奈的神色,“不然呢?我家就那么點地,和你租四畝地,我就多一點種桑苗了。”
蔣屠戶心里在想,這小子該不會是想錢想瘋了吧?哪有土地不種玉米,而種桑苗那玩意的。
民以食為天啊!
沒有糧食,怎么活下去呢?
有人說,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
但真要說,一萬個人一萬種活法。
有的人活在錢堆里,有人活在權力游戲里,有人活在女人石榴裙下……
張大蠻也難得去猜測蔣屠戶心里怎么想,只要他肯答應,將土地租過來,那就是最大的資源了。
賺了錢,要活下去,還不是灑灑水的事。
畢竟改革開放那么多年,即使資源匱乏,但也不至于是花錢買不著東西的年代。
尤其是時代更迭,越是日新月異,越是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
其實,張大蠻現在最關鍵的,不是想著怎么解決肚子問題,而是想怎么通過資源整合,實現最大價值,賺大錢。
特么的,每一批蠶繭,五、六百斤,莫說大肚黃瞧不起他,他自己都快要瞧不起自己了。
要實現批量生產,土地是第一要素。
只有土地,擴建場地也好,種植桑苗也罷,那才是第一生產要素。
蔣屠戶心里樂開了花,不勞而獲,不但產量高了,還不用辛苦下地里勞作,這簡直比撿到錢還開心。
他甚至在想,張大蠻是不是因為之前老婆羅玉紅跟人跑了變得傻了。
應該也不至于吧!
傻子怎么會賺那么多錢,還成了萬元戶。
“蔣大叔,空口無憑,我回去我擬一份協議,改天找你簽一下字。”張大蠻那可是非常認真對待這件事的。
蔣屠戶足足愣住了三十秒,手里夾著煙頭,他實在難以相信。
“多大點事兒,還簽協議!”
他可不傻,雖然話是說得那么好聽,但是卻不是這么想的。
簽協議好啊!
這不僅僅是蔣屠戶的想法,還是張大蠻的想法。
萬一等自己種桑養蠶騰飛之后,這老屠夫反悔,他找鬼說理去。
一旦簽訂了協議,嘿嘿,白紙黑字,說理也說得過去。
所以,簽訂協議并不是為了保護蔣屠戶,而是張大蠻自我保護。
“對了,大蠻,那這些豬糞,你打算什么時候搬走?臭烘烘的,都要熏死人了!”蔣屠戶指著不遠處那一堆豬糞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