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打中一只鳥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姐夫,那要是你輸了呢?”
張大蠻哈哈一笑,“我的字典里,沒有‘輸’這個字。”
“切,萬一呢?”
“好,萬一我輸了,我也答應你一件事。”
“那可不行,你是大人,我是小孩,你輸了,要答應我三件事……”
“可以!”
張大蠻心想,小子耶,姐夫打鳥的時候,你估計都還沒出生喲。
“好啊、好啊!”秦康興奮地一蹦一跳地鼓起掌來。
兩人來到了山腳,“二姐夫,你還沒說,你要我答應你什么事呢?”
張大蠻伸手說:“把彈弓給我,要是我打下鳥來,你以后不準再打鳥,回學校好好讀書!”
秦康一聽讀書,撅起了嘴,像豬八戒轉世一樣,“又是讀書!”
“康弟,你這么小年紀,不好好讀書,以后能干什么?”
“跟著二姐夫種桑養蠶啊!”秦康俏皮地說。
張大蠻不可置否,這未嘗不是一條出路,可是,如今的時代,還是可以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時代,為什么要舍近求遠?
雖然他也知道,讀書不一定是唯一出路,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不讀書只能最后被淘汰。
前世,他也去過廣深一帶,見過那些沒讀書的,說是打工,實際上都是每天在工廠里,有做不完的流水線。
社會在進步,除了懶鬼,做什么肯定是餓不死的。
但要看做什么,有人坐在辦公室,月薪過萬,有人在流水線,那都是每天幾班倒,黑白顛倒,賺了點辛苦錢。
賺錢是一門技術,賺錢的門路不同,辛苦程度是不一樣的。
也有一些讀書無用論,他們陰陽怪氣的論調,說那些讀書的,都是給沒讀書的人打工。
沒讀書的都是當老板,讀書的都是上班族、打工仔。
隨著社會的進步,未必盡然,即使家財萬貫,如果沒有知識文化,又能傳承什么?
實際上,不管是身家過億,還是身無分文,一個家族或者一個企業,傳承的并不一定是財富,而是文化!
財富是不具有傳承功能,只有文化才能傳承。
這也是為什么,在中國,流傳著“富不過三代”的詛咒,但是越來越多有錢人,越來越重視子女的教育,將他們的子女哪怕是花重金,送到最高等的學府,學習最先進的文化。
因此,社會資源越來越向有錢人集中,或者說,優質的資源越來越向優質的群體集中。
并不是說,某些社會底層是劣質,而是這樣一種理念,這樣一種思想。
越是這樣優質資源向優質群體集中,勢必導致的結果是,貧富差距的增大,有錢的越來越有錢,貧窮的越來貧窮。
甚至打破所謂猶太人的“二八定律”,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財富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里,可能這個比例會越來越大。
在農村的孩子,越是不讀書,越是走不出囧境,越是在貧窮的怪圈里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