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又能如何呢?
這是一段毫無結果的孽緣!
她愛上了張大蠻,而張大蠻對她,也是愛著。
然而,張大蠻卻不能陪伴她一輩子,她在香港,做著她喜歡的音樂,而張大蠻在這個窮鄉僻壤,做著種桑養蠶。
這本身來說,就是橫在他們之間的距離。
不僅僅是空間的距離,更是時間的距離。
這種距離感是讓蔡依依覺得,和張大蠻是不可能的。
與其這樣苦苦煎熬,不如灑脫地結束。
所以,這次,自己是真的放下了,是來打算和張大蠻做最后的訣別的嗎?
她也不知道!
她和秦琳是一樣的,矛盾的內心,說不出來的惆悵。
“琳妹妹,其實,像張大蠻這樣的男人,是很招女孩子喜歡的。”爬過一座山坳,再從山坳走到山腳,就是張大蠻家了。
或許蔡依依的心放開了,說什么也比較明白。
不像秦琳,有些話她只能藏著掖著。
要說蔡依依這句話,是非常正確的。
要不然,她的姐姐秦嵐,也不會愛上張大蠻。
唉!
秦琳在內心深處長嘆了一聲,究竟這是怎么了?
本來以為和張大蠻是一段多么美好令人羨慕的愛情,就這樣幸福地奔向婚姻的殿堂。
可是,令秦琳想不到的,卻是橫生出如此多的枝節來。
作為鄉村女教師,她有著教師的單純與質樸,守著那個圣潔的心。
她不是蔡依依,出身娛樂圈。
畢竟娛樂圈魚龍混雜,關系極其復雜,動輒誰綠了誰,誰出了誰的軌。
盡管這些娛樂圈的緋聞在90年代比較少一些,但少并不意味著不存在。
對于男女之間那點關系,或者說那層膜,蔡依依比秦琳要開放得多。
否則,她也不會當時和張大蠻在桑苗地里彈奏生命交響曲。
若非彈奏了那一首印象深刻的生命交響曲,也不會讓蔡依依對張大蠻如此難忘。
盡管她在歌壇造詣越來越精湛,也有不少的追求者,但是,相比之下,只有張大蠻和她彈奏那一曲,無論是旋律,還是節奏,是深入她的靈魂。
這是她作為女人的驕傲與滿足。
而只有張大蠻這個男人真正讓她體會了做女人的滿足與幸福。
可是,就是這么一首生命交響曲,卻是讓她魂牽夢繞。
她沉溺于音樂創作中,不斷地沖擊樂壇的巔峰。
忙碌可以沖淡她對張大蠻的掛念,然而,安靜下來,那無聲的歲月流逝聲音。
卻是一次次喚醒她,她是多么想和張大蠻再合奏一曲……
這一次,不遠萬里,從香港來到石窠村,她一路上也是在矛盾著。
作為蔡依依,無論是情商,還是人情世故,比之秦琳,那都是要高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