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憲宗皇帝在位之時,便是那素有“王朝第一美男”之稱的武元衡武伯蒼為當朝宰相,武元衡身世顯赫,其曾祖父武載德,乃是本朝唯一女皇帝,則天皇帝的堂兄弟,祖父武平一,善于文章,死時官至考功員外郎、修文館學士,武元衡少時天資聰穎,才華橫溢,曾即興作詩一首,名為《孔雀》,詩曰:荀令昔居此,故巢留越禽。動搖金翠尾,飛舞碧梧陰。上客徹瑤瑟,美人傷蕙心。會因南國使,得放海云深。此詩一出,便是名動整個永安城,引得一眾文人墨客紛紛唱和。
科舉之時,因詩賦文佳,金榜題名,位列進士榜首,后因政績卓著,一年內連升三級,官至左司郎中,可參政議事,憲宗皇帝即位之后,對武元衡贊賞有加,稱贊為忠厚長輩,拜了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兼戶部尚書,掌宰相權。
憲宗十年,割據淮西的彰義節度使吳少陽病死,其子吳元濟自領軍務,企圖繼續割據一方。朝廷派使者去吊祭吳少陽,吳元濟不僅拒絕迎接使者,還派兵四處劫掠,甚至逼近東都洛陽。憲宗皇帝龍顏大怒,委任武元衡統領大軍二十萬,對淮西蔡州進行清剿。
吳元濟自知不敵,則向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求救。基于自身利益考慮,王承宗和李師道上表要求赦免吳元濟,遭到了憲宗皇帝的斷然拒絕。為了策應吳元濟,李師道派遣人馬焚燒武元衡大軍糧草,并招募洛陽的地痞流氓殺人放火、騷擾地方;王承宗則直接上書詆毀負責對淮西用兵的宰相武元衡。此時,李師道的幕僚向他建議派刺客去刺殺武元衡:“天子所以銳意誅蔡者,元衡贊之也,請密往刺之。元衡死,則他相不敢主其謀,爭勸天子罷兵矣。”李師道認為有理,便不惜重金找來了“隱殺”的龍頭,欲讓其助自己刺殺武元衡。
“隱殺”乃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黑道組織,江湖中人無不是談“隱殺”色變,不僅因為“隱殺”那遍布各地的探子眼線,只要你出得起價錢,就能獲得準確無誤的消息情報,更因“隱殺”之中,有一批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殺手死士,這些殺手死士的武功不一定有多高,但是殺人的手段,卻是層出不窮,下毒、下蠱、巫術、幻術……只有你想不到的,卻沒有他們做不到的,一旦被“隱殺”盯上,那就是噩夢的開始。
蹤無影的父親蹤奎,便是這一眾殺手死士中的頭號殺將,蹤奎為人冷酷,沉默寡言,其成名輕功絕技“萬里無蹤”更是使其身如幻影,每每出手殺人,蹤奎必是一擊擊殺,事后便是會留下“蹤奎索命”四字,以震懾人心,因其名與鐘馗同音,在江湖上便得了一個“判官”的綽號,武林中關于“判官”蹤奎的傳聞神乎其神,說是但凡被蹤奎所傷,全身上下便會動彈不得,唯有默默受死,然而只有吳不知清楚,這都是蹤奎手中那把毒匕“寒月刃”所致。
相傳“寒月刃”乃戰國時期徐夫人所鑄名刀。徐夫人本為一文人,常對月頌歌。一夜,忽起狂風,烏云密布,天成紅暈色,且無數流星協月而行。突然一記驚雷,一道金光急沖濃云,繼而金光轟地,引起巨響將徐夫人震暈。徐夫人醒后,天色明朗,皓月千里,繁星陰爻,絲毫不像發生過大轟撞的樣子。徐夫人細聽風中似乎有界外之人呼他前行,便逆風而行,本是大暑之夜風卻異常刺骨。夫人走入一片樹林,進入林之深處,是令他大驚的景象。方圓十丈之內樹木皆被砍碎,如同受之以凌遲。而最中間的散發奇寒的已不是塊隕石,而是近乎成型的寶刀,渾然天成。徐夫人頂著奇寒拔出寶刀,見其通體光滑晶瑩,在皓月之下更顯魅力四射。且型似新月,寒氣逼人,故名此刀曰:寒月。
徐夫人將其置于屋內,鬼使神差的去討教鑄刀之術。且夫人在煉刀方面天資過人,學的很快。在舍內,為了鑄成寒月十天十夜只喝水不進米飯。已達到忘我境界。十天后,夫人出門,友人只見他面容憔悴,頭發銀白,但雙目炯炯有神。而她手中的“寒月刃”更是光芒四射,攝人心魂。教他刀藝的師傅本想用自己的寶刀與“寒月刃”一比,但不知為何在寒月面前都拔不出鞘。原因是在刀中之皇“寒月刃”的威懾下任何寶刀也不敢與之爭鋒。
“寒月刃”無堅不摧,銷鐵斷金,名聲立刻傳到趙王耳中。趙王命使者攜萬金買刀,但徐夫人說此刀并非凡間之物,不應受凡人染指。趙王聽此言,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便命刺客奪“寒月刃”以及徐夫人性命。當夜,一百二十名高手圍殺徐夫人,但夫人依仗“寒月刃”與刺客們僵持。凡被寒鋒所傷,血液凍結,筋骨盡斷。可是強龍難敵百虎。最后徐夫人精疲力竭,以刀自刎。趙王得刀后常做惡夢,每當寒風襲來就會聽到徐夫人的哀嚎,妃子,皇子病死,便將“寒月刃”壓在寶鼎之下,以鎮刀的恨意。不出一年,趙國滅亡。后荊軻用此刃刺秦王失敗,轉入秦王手中,當時也只有秦王的皇威可以鎮住此刃。后來劉邦入秦,“寒月刃”也下落不明。后蹤氏先祖在機緣巧合下得到此刃,便作為家傳之物,傳至后世,又因“寒月刃”寒氣過盛,陰毒無比,蹤家便留有祖訓,此物傳男不傳女,凡子孫后代未滿三十者,陽氣未固,不得持此刃,凡未婚配者,不得持此刃,凡未有子嗣者,不得持此刃。故而當吳不知見到二十五歲的蹤無影手持“寒月刃”之時,便已然知道了,蹤奎是死了,否則,他是斷斷不會讓自己的兒子染指“寒月刃”的。
“隱殺”的龍頭深知武元衡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本不愿接下此單生意,但轉念想來,即便是“隱殺”不接,這李師道也必定會另尋他人前往暗殺,便也只好表面應承下來,派出“判官”蹤奎前往永安行事,暗地里卻是交代蹤奎只需假意刺殺,無需傷及武元衡性命,如有可能,護得武元衡一時周全也是無妨,料定此事之后,武元衡必定會有所警覺,加強防范。就算李師道事后有所察覺不對,晾他也不敢來觸“隱殺”這個霉頭。
不想不久之后,永安便傳來了武元衡遇刺身亡的消息,刺客行兇后,竟還在禁軍衙門口留下“毋急捕我,我先殺汝。”的威脅字條,一時間朝野震驚,眾臣紛紛上奏,自古未有宰相橫尸路隅而盜不獲者,此朝廷之辱也!憲宗皇帝亦是極為震怒,下令全力搜捕,獲賊者賞錢萬緡,官五品;敢庇匿者,舉族誅之。于是在京城永安開展了大搜捕,公卿家有復壁、重橑者皆索之。
后又有官員向憲宗皇帝上奏,此刺客留言之舉與蹤奎相似,憲宗皇帝便派出大內武廟中的高手前去追捕蹤奎,而蹤奎從此亦是下落不明,不知生死。
此事說來也是蹊蹺,傳聞武元衡在被刺殺的前夜,作了一首很具有詩讖意味的詩,叫作《夏夜作》,詩道:夜久喧暫息,池臺惟月明。無因駐清景,日出事還生。
冥冥之中,武元衡似有預感自己將要遭遇不測,總之此事時至今日,依舊是疑點重重。
蹤奎失蹤之時,蹤無影才五歲,“隱殺”曾派出所有眼線尋找蹤奎,卻始終一無所獲,蹤無影的娘親也在兩年之后郁郁而終了。“隱殺”龍頭見蹤無影小小年紀便失去雙親,便待他如同孫兒一般,養在身邊,請來先生教其讀書寫字,還親自傳授其武藝,卻不想蹤無影對父親離奇失蹤之事一直耿耿于懷,十五歲那年,便獨自一人偷偷前往了云夢山。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一別十年,再次相見,卻是如今這番情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