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吉“不過好在今日讓我看到了良好的結果,證明豐臣家的各位都是真心效忠于我的,這樣我也可以放心將領地交給你們管理了。”
利家“臣等殫精竭慮,忠心為關白殿下效命”
來人一唱一和的模樣,不說他倆原來沒有排練過,秀家是絕對不信的。
不過這種政治走秀本就是這樣,包括這場在秀吉、秀家、毛利輝元、前田利家等諸位大名見證下,德川與上杉簽訂的盟約,內容其實是秀吉一個個私底下談過之后再行簽訂的,今日的合約簽訂的儀式本身就是一個過場。
雙方在眾人的注視下在一式三份的文書上簽下花押,并且向秀吉保證不會違背其中的內容。
終于在經過一整天滑稽又莊重的會盟儀式之后,秀吉此次前來北陸的真正任務宣告完成。
秀吉本想讓德川家康與上杉景勝與自己一道返回京都,但是德川家康以信濃未穩為由,請求寬限些許時日,會在明年開春后親自到大坂拜見秀吉。
秀吉允許。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德川家康就拜別的秀吉和主人前田利家,帶著人火力火燎經飛驒往信濃而去了。
德川家康著急的原因當然不是因為信濃的事情,其實早在秀吉與家康談妥之后,信濃最大的賊頭子真田家就已經安分下來。
而其他北信豪族,也在失去上杉家支援之后,不再似獲取那般囂張跋扈,可以說家康在信濃的危機已經渡過。
可是他依然這么著急回去,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軍制改革”。
自古以來,各家軍制有自己的編制方法,即便是新奪下的領國,這些新領的豪族也不會別直接按照自家軍役狀進行編制,而是會將他們單獨編制成軍,充當先鋒之責。
這樣一來可以試探出新參眾對本家的忠誠度,二來也不會使新參眾誤了自己本隊的軍陣。
也只有當新參眾經過實戰檢驗,證明他們可靠之后,才會由主家下派專人指導他們本家軍陣編組與行軍旗號。
很多影視作品中對日本軍隊的傳信方式的表現手法,是極為低效的派遣信使口口相傳。
這當然是一種方式之一,主要就用于主家對不熟悉本家旗令的新參眾進行傳信,或者有較為復雜的指令需要傳達之時。
而一些簡單的指令,領主往往只需要告知本陣的旗令官,他會派人在本人搖旗吹號鳴鐘告知各自分隊,需要做的事情。
是進,是退,全在各家軍法名目之中。
而一旦這個軍法名目泄漏,就很有可能造成敵方明白了本家旗令號聲的意義,提前作出部署。
因此每家的旗令都是各家嚴格保密的存在。過去的德川家軍制和軍役狀都是參考今川假名目錄編制而成。
現如今,這套成熟的系統,全部隨著石川數正的出奔泄了秘。這才是德川家康真正害怕,故急忙回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