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家在信件中寫的內容很多,分析了他遇到的困境和原因,直接把鍋甩給了德川家康和豐臣秀吉的政治茍合,洋洋灑灑好幾張紙。
谷閘如果不是秀家受命治理美濃、近江,怕在沒有得到指令就去別國的大名家去,這樣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秀家甚至直接跑到志深去親自勸說秀貞了。
秀貞聽信了秀家的建議,接連向家康寫了好幾封信,信件的語氣一封比一封軟,給足了家康面子。
最終,在小笠原秀貞的再三請求下,家康索性賣了兒子一個面子,將本多重次家送與小笠原秀貞,與其一道轉交的,還有當初與秀貞交好的十幾名武士。
可以說德川家康借著這次機會識別了家中的墻頭草,將他們淡化出德川家的決策隊伍,使得現在的德川家更具有凝聚力。
而秀貞在秀家的鼓勵下,從家康這里套取了一些有能力的家臣,有重新拾起了信心,是雙贏的局面。
得到以本多重次為首的德川家臣支援的秀貞,對領內下達的第一個命令就是筑城普請。
他以志深城位置不好為由,向北選擇了一個新的地方修筑新的本城,命名為松本城。自此信濃志深藩也改稱松本藩。
不要覺得新領主上任第一件事選擇普請這個事兒很奇怪,這是自古以來的習慣。目的就是召集領內的百姓,向他們宣示主君的權威。
主君則通過普請,摸清楚領內各地百姓的實際情況,包括但不限于富庶程度等等,畢竟此事的普請是需要百姓自己帶干糧的。
所以不論這個領主的知行是大是小,到達新領的第一件事都會進行普請,只是規模大小不同,普請項目不同罷了。
而在松本筑城之后,秀家也建議秀貞著手負責中山道的修整工作。
這個時候的中山道是不經過飯田所在的南信濃的,因為南信與遠江、美濃、三河交界處都是崇山峻嶺人畜難行,也就往遠江方向的山勢較緩,可以行軍。
此事的信濃國伊那郡,好似一個三面環山的谷底,只有東北角與陬訪和松本方向相連,南部連同遠江的道路平時根本不會有人走。
此事中山道的主要道路是從志深開始,經過筑摩郡的木曾谷,聯結美濃國西部的苗木城。在苗木城下還有一處后世非常有名的景點龍馬宿。
因為此事的人類還沒有開山劈石,挖通隧道的能力,只能沿著山谷開辟道路。
因此相比較更加肥沃的伊那盆地,木曾谷也有著極多的人口和繁榮的商貿,不似21世紀這般人煙罕至。
雖說中山道在此處的的山路有許多地方僅容一人通過,但是確實是信濃聯結美濃近畿最主要的路徑。
可以想象等到中山道修整完成,松本城作用絕佳的地理位置,每年光貿易和過路費都能收的盆滿缽滿。
美濃的事情讓秀家一直操心到5月初,長良川和木曾川兩岸新堤壩的修筑工程才基本技術,此時換算成陽歷已經是6月中旬了,已經步入夏季。
天上的太陽火辣辣的,日本平民的身體本來就差,在這樣的高溫環境下實在是做不下去了,秀家只得將工程量一降再降,原本計劃的石頭護堤也都取消,只在堤壩處使用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