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說,當時聯名上書的大名中,除了蒲生、伊達等東軍大名,還包括后來西軍的佐竹義宣。
如果不是上杉家的舉動確實影響了周圍的人,怎么可能連后來的盟友都署名上書呢
而德川家康真的很給上杉家面子了,讓他到大坂講述原因就行,面對這樣的頂級大佬,最后結果很有可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警示一番罷了。
畢竟從后來的文獻和歷史考據來看,德川家康的北伐上杉和關原之戰很明顯是草草出戰的,由于提前沒有作出準備,不得不倚重豐臣系的大名。
如果德川家康早有準備,這是他一手導演的大戲,德川家在戰場上的表現和戰后的分封就不會這么被動了。
那么上杉家面對這種情況的反應是什么呢
洋洋灑灑數千字的直江狀直接打在了德川家康的臉上。
要知道當時德川家康是擔任五大佬筆頭的職務,他向上杉家送去的問詢函是由豐臣家的押花的,是有他和其他3位大佬押花的。
根據秀吉定下的規矩,只要有5位大佬之4的押花,就代表其具有和自己等同的效力。
換句話說德川家康是以豐臣秀吉的名義,非常正式的送了一封信去會津,告訴上杉景勝“你不有什么事情你到大坂來講清楚,要搞得大家這么緊張。”
直江兼續的舉動,實際上等同于打了豐臣秀吉的臉面,等同于對豐臣家宣戰
這也是為什么北伐上杉時候,豐臣家譜代大名踴躍參加的原因,因為在他們眼中,上杉家才是叛逆
不要給上杉景勝不上洛找理由,當時的德川家康還沒有牛逼到控制大坂京都的程度,彼時的大坂和京都相當于各方勢力的中立場所,各方的安全都是可以保障的。
換句話說,正是因為直江兼續的“作”才造成了關原之戰的發生,如果他不那么跳,或許豐臣家還能多延續幾年。
而在后來,石田三成起兵之后,打出德川家康是禍亂豐臣政權的罪魁禍首之后,對德川家康的統治威望造成了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他只能從此反身先與石田三成進行作戰,以維護自己的出師之名。
而我們的直江兼續面對這些情況,并沒有選擇出擊絆住德川家康為石田三成爭取時間,而是收縮回去,打周邊的大田原、最上、伊達去了。
直江兼續的選擇不能說不對,畢竟任誰都沒有預料到這場牽扯到天下大名的戰爭居然這么快就結束了。
但是根據現在對須田滿清之子須田長益的書狀考據發現,直江兼續在那時候收兵還有一個原因是他要求遵循出師有名的準則。
換句話說他最初攻打最上和伊達的原因是,他們和上杉家的邊境不清楚,因此引起了爭端,所以才動兵討伐可能是找的借口。
而德川家康是以豐臣家名義出兵打他的,他只能被動防守,在德川家康退走之后,他沒有名義對德川家展開追擊,只能遵循原來的法理,繼續對最上、伊達展開進攻。
死腦筋死到這種份上,我也是沒見過的,以至于當時看到日本東北大學這篇論文時候,還以為是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