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發之前,秀家自然要對出陣的將士們說一些慷慨激昂的話,什么琉球國王不服管束,抗拒天兵之類的話都是基本操作。
但是大白話說的再有文化,那些士卒武士們也聽不懂,對于他們來說所謂的大義還不如賞賜來的真切實在。
秀家只是著重強調了一下,在琉球之戰中獲取軍功者,可以在琉球當地獲得雙倍于本土的軍賞。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根據宇喜多家軍役狀普通足輕需要砍殺首級5顆,才能成為武士并擁有10石傳世的土地,不然土地只是大名臨時租借給你的露田,在你死后是要重新劃分的。
對于普通武士來說,成為足輕組頭并獲得數百石土地需要在好幾場戰斗中累計殺死12級,依照平均每場戰斗獲得34級來算,這可就得打好幾場戰斗了。
而對于各小隊和中隊的低級武士來說,想要獲得晉升,就已經不只是斬獲了,還需要帶著整個小隊斬獲盈余。
可是戰爭是兵行陷地,置之死地而后生,誰都不清楚下一場戰斗自己會不會葬送在別人的手上。
現如今隨著大和本土與外界的不斷溝通,各家大名裝備的鐵炮數量不斷增加,武士們也都明白了,過去的武藝和殺人術在鐵炮面前全部眾生平等,想要憑借個人的能力獲得晉升是越來越困難了。
現如今秀家開出雙倍的賞賜,無疑是在告訴他們,想要獲得等量的傳世土地,所耗費的精力將會減半,這當然會激發起他們的積極性。
只是出陣3個備隊的小型戰爭,秀家本來是沒有必要親自出來送行的,一來是因為此次出戰帶走了宇喜多家水軍最好的水面艦船,更是臨時借用了瀨戶家正海商的船只,由不得秀家不重視。
二來是因為秀家這次公開宣講琉球之戰的賞賜,不僅是在對出陣的3個備隊的士卒說的,同時也是在和宇喜多家內各備隊的足輕在說。
此次出戰琉球龜井茲矩帶領的津高備和津山備,分別就是由備前和美作的地侍足輕組成,由他們打前樣,并在琉球分得土地之后,自然可以刺激領內其他愿意出去闖蕩的武士和農民選擇在戰后受封琉球的土地,為的就是獲得倍于本土的獎勵。
而這個策略秀家也可以用來向蝦夷移民上面。
過去秀家向蝦夷移民移的都是流民,他們沒有土地沒有產業,留在土地上也是禍害,沒有人會關心他們去了哪里。
相反,他們不再這片土地上才是人民所關心的。
但是隨著秀家對吉備七國控制的深入,部分流民都被安排到了山間開墾峽谷或者山坡的荒地以做梯田,少部分流民也都被送到了蝦夷,想要再將領內的人口轉移出去發展殖民地只能靠利誘了。
而秀家之所以選擇琉球作為利誘的第一個地點,而非已經部分開發的蝦夷,原因就是琉球土地濕潤肥沃,更適合大和人的農耕習性。
大和所種植的水道,到了琉球各島依然可以種植出來。
甚至那些選擇受封琉球的武士到了琉球就會發現,琉球本地的農奴比在大和原領的農民更加聽話,他們對待大和人似神一般崇拜和忠心,認為他們是上天派來的解放者。
因為他們本就已經受了琉球貴族千百年的奴役了,在琉球貴族的看重他們只不過的財產的一部分,是低賤的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