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自上次4月底秀吉透出風聲表達對北條氏兩次無視他的不滿之后,在德川家康的串聯下,北條氏規終于被派來京都,與秀吉協商從屬相關事宜。
沒錯你沒有看錯,北條氏直給北條氏規的紅線就是從屬,北條家上下從來都沒有打算向秀吉臣服。
這一點和當初的島津家是不一樣的,島津家的態度是降服可以但是要保留大部分的領地,他們當初的底線的肥前、肥后、日向、薩摩、大隅5國,但是秀吉并沒有同意,因而引出了之后的九州討伐。
現如今,北條氏上下更加狂妄,在關東無有敵手的北條氏并沒有把秀吉放在眼中,自然不會向秀吉卑躬屈膝。
從屬和降服是有區別的,雖然都屬于秀吉麾下,不過從屬擁有更高的獨立性,從屬大名可以自有決定軍事和外交行為,也不需要額外給上級大名上貢。
而降服不同,降服相當于被納入到豐臣體制之內,豐臣秀吉有權對北條領地進行處置,包括但不限于轉封等。
這樣的條件對于已經討平島津,平定日本精華地區的秀吉來說顯然是不滿意的,因此北條氏規和秀吉這邊負責談判的中村一氏向陷入了長時間詭異的對峙。
現在秀家擠入豐臣政權的行政體系之內,也不知道是哪個龜兒子和秀吉提的建議,說是“豐臣大將乃西國名將,讓其威脅北條可以讓其更快屈服,同時也能體現豐臣家對北條氏的重視。”于是秀家在稀里糊涂之中,就被賦予了這個任務。
其實北條氏對于降服秀吉是很抗拒的,由于幾十年來橫掃關東積累的傲氣,使得家內上下具由主戰派把持。
北條氏規作為稍有的主降派,在雙方差距這般大的條件下,被派來京都未嘗沒有被發配出北條的可能。
不過諷刺的是,就是這樣一個投降派,在天正18年1590年,小田原征伐開始時,北條氏規擔任最前線之一的伊豆萠山城的守備。
其以3640多個寡兵抗戰4萬豐臣軍總大將是織田信雄4個月以上,表現出了極強的戰斗意志,最終在家康和黑田官兵衛的說服下開城。
其實在秀家負責這個事兒的時候已經是9月底了,北條氏規已經在京都帶了4個月了,雙方的談判依舊沒有絲毫的進展,雙方事實上已經放棄了談判,北條氏規作為棄子被留在了京都。
然而事件的轉機就來自于此次琉球請降事件,在北條氏規將當日的情形送回小田原城時候,北條氏政終于又派了一個老臣板部岡融成上洛。
聽到板布岡融成這個名字大家或許很迷惘,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但是看這個姓氏似乎很熟悉,其實他是一名真言宗僧人,他出家的發號是江雪齋。
這么聯系起來是不是感覺特別熟悉了沒錯就是戰國與西國毛利家的安國寺惠瓊擁有同樣名氣的,戰國辯論家,謀略家板布岡江雪齋。
他本是田中泰行的兒子,而且是獨生子,但是被北條氏政命令繼承繼承了板部岡康雄的家名。
此人可是北條氏重臣石卷家貞的兒子,被北條氏康要求入繼板布岡氏,結果這個板部岡康雄也生不出兒子,只能將當時僅僅是伊豆地頭武士,卻被北條氏康看重的田中融成入繼板布岡氏。
很多人很疑惑,為什么北條氏對板布岡這個姓氏這么重視,然而這個姓氏在歷史上最出名的人物好像就是江雪齋本人。
實際上板布岡是真北條氏庶流之后,最關鍵就是經過幾代的傳播,到北條氏康時期已經沒了知行。
北條氏康命令石卷康雄入繼板布岡氏是為了延續真北條氏的血脈,從而映證自己北條氏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