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家雖然沒有親身體會其中的兇險,不過從交到手中我方的情報和截留自敵人手中的染血的信件上,秀家可以感受到地下戰爭的殘酷。
事實正如秀家此前所預料的,北條氏政在進駐忍城之后就沒有進一步舉動。
秀家本以為他或許會在進駐1日后作出行動,可是等了兩日卻都沒有看到北條氏政的動靜。
秀家等在尹勢崎城內,就在等待北條氏政作出反應,他是知道秀吉即將出兵的情況的,因此他拖得起。
可是北條氏政不知道啊,依舊將這場戰爭理解為一場局部戰爭,打算依照老套路先在前線消耗秀家一波耐心之后找出破綻再于秀家決戰。
不要覺得北條氏政的策略很愚蠢,事實上這正是戰國時期勝率最高的一種策略。
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川中島之戰中,都奉行著讓對面先動的準則,因為以當時部隊的組織度來看,隊伍一旦拉出來開始行軍,就極易出現拉扯的空檔,容易被對面鉆了空子。
因此你回望四次川中島之戰,武田和上杉都在想盡辦法從別處吸引對方的注意,給對面施加壓力,逼迫對面先行動。
由于在本地調略上略遜武田信玄一籌,上杉謙信幾乎每次都被逼著先一步作出動作,最后能勉強和武田信玄打個平手,已經是拜他高超的戰術所賜了。
然而在戰略上,卻是經歷了四次川中島之后,上杉家的勢力被逐步清除出信濃,是實質上的敗者方。
特別是向北條氏這樣大而雜的軍勢,存在著指揮上的斷層,這也使得在前幾年北條氏直統領絕對優勢兵力進攻下野的情況下,依舊被左竹義宣抓住機會,最后落得落敗的結局。
面對成名已久的秀家,北條氏政不敢輕易作出反應,在忍城停歇了兩天之后,或許是情報收集的差不多了,他終于作出了變陣。
首先命令北條氏照率領下野、下總的8000人渡過利根川進駐館林城,試探對岸秀家的反應。
秀家這邊第一時間收到了情報,卻出乎預料的沒有給出任何的動靜。
一來他現如今手上的兵力不多,不想要分兵防守;二來他在等待一個消息,等待上船貞親與藤堂高虎戰勝豬俁邦憲的消息。
此前得到情報說,豬俁邦憲從沼田城出來,行進1日后聽聞了箕輪城投降的消息,選擇停在中途駐守白井城待援。
秀家不知道是哪里的消息漏了風,明明讓正木利英去勸降箕輪城的必須格外小心,不能走漏風聲的,目的就是引豬俁邦憲出來殲滅與野。
但是既然此刻豬俁邦憲已經選擇了籠城死后,長船貞親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在接到后方花房正成和長宗我部信親的援軍之后,讓他們作為先鋒領7000人會和箕輪城內的上野眾3000人北上包圍白井城。
藤堂高虎的路程晚豬俁邦憲一天,在長船貞親率領1萬人包圍豬俁邦憲之后,他也率領4000人來到了白井城。
長船貞親招來藤堂高虎一合計,在一同掃清周圍的大小支城之后,將豬俁邦憲留給藤堂高虎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