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又指了指伊達政宗說道“源次郎,你帶著兩位大人與左京大夫一齊走一趟,盡快完成對葛西領的壓制。”
值得注意的是,秀家并不是把真田信繁的赤備隊和巖城利隆、相馬義胤三人直接加入到伊達政宗的隊伍中。
伊達政宗的力量比歷史上弱了很多,為了評定的順利確實需要加強,但是秀家對其有著天然的不信任。
因此秀家在編組的時候先是將相馬義胤和巖城利隆編入真田信繁的隊伍中,由真田信繁協調指揮,再讓他們去配合伊達政宗作戰。
秀家并沒有說過他們與伊達政宗有著上下級的關系,在隊伍的關系上秀家用的是“配合”。
歷史上的伊達政宗并沒有背叛,但是很有可能是因為他的情況已經被蒲生氏鄉獲知并有了準備,他心里很清楚失去突襲的突然性之后,再造反都沒了意義。
這一世伊達政宗的力量小了很多很多,或許他不會造反,但是這一世的一揆勢力卻比歷史上強了太多,秀家還是對其不放心。
不管歷史上說他造反的事兒是真是假,他與一揆眾有牽扯卻是有實打實的證據的。
東路兵團需要增強,秀家將手下最強的赤備軍團給了出去,其目的自然是希望借著這次一揆的機會練練兵。
秀家很怕自己的赤備隊是樣子貨,又不忍心將他們送到蝦夷或者朝鮮去對硬骨頭,心疼他們的損失過大,眼下沒有什么比一揆這群烏合之眾更是會作為對手練兵見血的了。
同時為了防止伊達政宗對自己寶貝赤備有想法,秀家給他加強了2300人,使得總兵力超過了4000人與伊達政宗的軍勢旗鼓相當,安全自然有了保障。
“我會書信一封派人送去三戶城,讓南部家一同南下,對葛西北部施加壓力。”
“你們三路之中最輕松的應該是豐臣參議這邊了,而我們此戰之中的重點便是采取先西后東的策略。
等到大崎領鎮壓的差不多了,孫七兄長你完全可以領兵前去東側支援左京大夫的攻勢。”
秀家作為總大將,在這種數萬人規模的戰斗中,已經很少去負責一線的戰術指揮了,像須賀川一戰身先士卒誘敵的更是不會再有。
“淺野侍從負責坐鎮利府城負責諸位糧草的轉運工作,我率領本陣同樣居于利府,作為你們的壓陣,同時協調周圍大名之事。”
此次大崎葛西一揆,秀家并不打算繼續領兵北上作戰了,繼續帶兵打下去不一定能獲得知行的加封,反而會成為一個萬眾矚目的存在。
隨著秀吉的年紀越來越大,他的想法會越來越古怪陸離,秀家想要盡可能的隱藏下來。
秀家此次特意將豐臣秀次帶上,就是想要將此戰大部分的功勞按在豐臣秀次的頭上,到時候秀吉有了一個血緣更近的“能征善戰”的養子,注意力自然會從自己身上移開。
當然秀家也不是完全是在利府城吃灰的,秀家想要借這個機會,在利府城周圍搜集伊達家的情報,將來只要這份證據在自己手上,伊達家就是自己可以隨意拿捏的對象。
事實上想要在伊達家領呢的利府城收集證據還是有些困難的,伊達政宗命令伊達成實留守,在利府城上下對秀家予以監視。
不過秀家身邊畢竟還有數千軍勢,因此秀家不得不用巡獵,走訪風土人情的名義帶著護衛在周圍晃蕩。
至2月12日,從大崎領傳回消息,在玉川秀行的帶領下,豐臣秀次突襲拿下了名生城,并打算以此為據點向西北方的巖出山城進發。
伊達政宗再被秀家罵了之后確實有了動靜,不過從真田信繁那邊的消息來源說,伊達政宗在對志田郡和桃生郡進行壓制之后,進展便緩慢了起來。
他與真田信繁商議,由真田信繁負責遠田郡、登米郡的攻略,自己則去負責吉本、牡鹿郡等沿海郡的攻略。
至于理由自然是他們與豐臣秀次相熟悉,可以方便得到他的支援,這里又多是平原方便行軍,而吉本等沿海郡多為山地,他們熟悉地形不容易中埋伏。
伊達政宗說的都是實情,但是實際上日本的三區多是自治的惣村,他們只為領主兵員卻不上交賦稅,更有甚者直接武裝抗拒順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