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克服發射時容易產生后座而造成自傷的缺點,在炮口安裝了支撐架,故虎蹲炮以射擊時外觀像勐虎蹲坐而得名。
該炮重量輕,體積小,尤其適合于騎兵使用戰馬直接馱帶,由此催生了明朝陸軍騎炮兵,也是世界歷史上首支騎炮兵。
虎蹲炮能夠發射散彈,可一次射出約100顆鳥銃用彈丸或50顆大彈丸,火力散布面積大,可有效殺傷密集的敵軍,正是夜晚對未知敵人能造成有效殺傷的利器。
但是虎蹲炮的射程不遠,即便是最大口徑的也只能射出500米左右的距離,大部分虎蹲炮的有效射程在200300米左右。
虎蹲炮嚴格來說并不算是大炮,他更像是日方也有裝備的30匆大鐵炮,是一種大口徑鳥銃,但是由于其比大炮方便攜帶,自其發明之后就成為明軍的重要武器,連騎兵隊都有裝備。
眼下明軍重炮尚在后方運輸,眼下明軍營中能稱得上炮的也就這樣虎蹲炮了,而在火炮沒有齊備之前,李如松是絕對不會強攻平壤的。
盡管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上來看腰射的三眼銃的一種落后的武器,不過他短時間內持續的火力輸出確實是眼下流行的火繩槍所不具備的。
在加上有虎蹲炮的設計,日軍甚至都沒有摸到明軍營壘之前就付出了百余人傷亡的代價,狼狽的逃回了城內。
盡管日軍盡快的將受傷的友軍和尸體帶回城內,但是天亮之后明軍依舊在城外檢獲首級20余枚。
與明軍這邊順利擊退日本不同的是,南邊8000朝鮮軍在3000日軍的突襲之下被殺的大敗。
由于夜色太深,在邊上正陽門不放的祖承訓根本不敢支援,天亮后配合朝鮮將領收攏軍卒才發現,昨夜夜襲就讓讓8000人的大軍陣亡、逃亡者十之七八。
李如松深感朝鮮軍戰力的低下,無奈只能將其放置到了二線陣地,以防再次被日軍突襲。
接下來兩邊又開始了一番爾虞我詐拖延時間,李如松在等后方火炮運抵平壤,而小西行長是因為他已經向黃海道豐臣秀勝和京畿道的豐臣秀次求援。
信件中他聲稱有20萬明軍南下,已經被自己阻斷在平壤,需要后方援助才能全殲敵人。
將明軍軍力夸張到20萬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戰功,同時讓人覺得自己真的很艱難。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他這句20萬明軍卻把豐臣秀勝下了一跳。
別看明軍沒來之前這人嘴巴狠的不行,但是在黃海道被朝鮮義兵折磨了小八年之后,他早就不是剛剛入朝時候的英武少年。
如今聽聞明軍20萬南下的豐臣秀勝,不僅沒有北上支援小西行長,更是直接從鳳山撤到了開城,這里已經是黑田長政的布放地,可是他依舊沒有停下,繼續撤回到了王京找他的兄長秀次去了。
其實他起初還不愿意相信這個數字,派家臣武士出去探查情報,誰知這個家臣武士也是一個慫蛋,出城繞了一圈便謊稱明軍10萬已圍黃州。
黃州是黃海道兩大主城之一,就在鳳山以北30公里處,聽聞明軍已到左近的豐臣秀勝大驚失色,認為平壤與小西行長已經一戰而沒,隨即帶著大部隊棄守鳳山南逃。
但是他這一撤不僅把平壤的小西行長賣了,還把駐守黃州的島津豐久等3200人出賣了。
他們根本沒有得到撤兵的命令,主要還是豐臣秀勝認為明軍已經包圍黃州,即便派人也通知不進去了。
誰知這個烏龍越滾越大,不久之后駐守朔寧的大友義統遇到一伙朝鮮義兵,因為打著明軍的旗號,再加上很多人身著紅褐色棉甲,被其誤認為明軍是從咸鏡道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