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模半國知行初授8萬石,如今經過檢地有知行102萬石,是幾個領國中增長幅度最小的。”
秀家看著手中的數據,不由的驚嘆道“沒想到短短6年的時間,關東八州的知行增長了這么多使得我擁有近250萬石的知行地。”
“還有伊予沒有算上呢,主公。”立原久綱借著說道“伊予國知行由最初的173萬石增長至21萬石,目前本家所領知行地合計為2682萬。”
這幾年關東發展的很快,這是在座的很多家臣都知道事兒,但是具體的數據是多少他們并不清楚。
268萬石的數據,實際上還是第一次和這些人說,因此當這個數據被公布出來的時候,眾人無不發出了一絲驚嘆。
秀家聽完也滿意的點了點頭,不過旋即向他問道“我記得前年關東檢地的數據是201萬石,算上伊予也才220萬,這兩年的功夫你能弄出小50萬石的增長出來,當真是大功一件的事兒。”
秀家從轉封關東之后,就一直囑咐下面的人要配合秀吉派來的人檢地,自己完全沒有必要對秀吉進行隱瞞實力,畢竟自己的實力越大,才是越能讓秀吉忌憚的存在。
但是在看到兩年增長了近20的數據的時候,秀家依舊表現出了極大的震驚,但是旋即便有了一絲了然。
利根川和荒川流域的治理工作一直是秀家轉封關東以來的重中之重,隨著前年利根川線館林取手一線增筑完成,終于是將利根川最容易泛濫的上野、下野、下總、常陸交界這塊地區整頓完畢。
隨著水患緩解,常年受河水泛濫侵襲的下總和常陸知行迎來增長這是必然的事,連帶著受封再此的結城、多賀谷兩家也受到了秀家的恩惠。
其實秀家在聽聞利根川整治得力之后,對于知行的增長已經有了心理的預期,但是兩年增長了40萬石,還是出乎了秀家的預料。
果然水利建設是農業文明時代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啊。
匯報完了田畝的情況,自然要說人口了,只聽立原久綱開口說道“本家天正19年轉封時統計關東及伊予人口合計約71萬9672人。
后來經歷了吉備8國大轉封,招撫因稅賦、戰爭而逃難民眾、優待鼓勵他國民眾遷徙安頓、以及殿下從朝鮮等地運輸來的農業人口,現豐春家內有在冊有125萬2358人。其他流民、行商等非戶人口26萬4458人。”
“增長了這么多嗎”聽到這個數據,就連秀家自己都不敢相信,向立原久綱詢問道。
“是的”立原久綱答復道“我們是當初是根據北條家的田籍薄統計的人口,發現關東因為戰亂逃散了很多人口,許多人并不在冊就進行了刪減。
還有很多民眾并不在冊,北條家時候這些人口都是由底下的武家負責統計的,每一個丁口都要像北條家上交丁錢,而將這些人隱瞞之后下面的武家只收一半。
由于連年的戰亂,北條家實行的又是貫高制度,下面的武家只要給他足夠的兵員,北條家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等到本家入主關東之后,推行吉備的政策,在這方面把關很嚴。除了嚴格要求每一個人丁都必須登記外,每年還會有郡司、國府、奉行總所下派官員進行復核,自然有很多隱匿戶籍的黑戶被找了出來。
再加上這幾年風調雨順,百姓們自己都積極的繁衍,殿下又從吉備轉封舊民、招募周圍流散的民眾回來耕種,又從朝鮮轉運了6萬余人來關東,本家的人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