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國助沒想到在日本還能聽到家鄉的語言,此刻大明的官話已經偏向北方語系,再也不是建國初的吳語,因此東亞各國普遍學習北方語系的發音,吳語已經變為地方方言。
“殿下還會吳語嗎?”李國助有些驚訝的說道“聽殿下口音,像是蘇松話,這在日本可不多見啊,在日本吳語還是寧波話較為普遍,殿下是從哪來學的吳語呢?”
“家師廣興院曾經游學明國,蘇松之地呆的最多,我這一口吳語是學自他那里的。”
秀家面部紅心不跳的扯謊道,廣興院那個大和尚九州都沒去過,那里會去過明國,反正已經不是第一次讓大和尚背鍋了,債多不愁嘛。
“是嗎?沒想到在日本還有這樣傾慕漢學的大師,有機會,我一定要拜訪一下。”
拜訪?這怎么可以,真的見了面,發現廣興院不會說漢語,可不就露餡了嗎,于是秀家只能繼續扯謊,直接把廣興院說死道“家師已于去年圓寂,恐怕沒有這個機會了。”
“是嗎,那真是太遺憾,從殿下口中所聞,這位大師一定是一位博學的師范啊。”
秀家配合著表露出哀戚的神色,過了一會兒向他問道“我剛剛聽瀨戶家正說,你們是明國的豪商,在平戶做生意?又能從中調和與倭寇多有聯系,看來你們家在東海的勢力很強啊。”
“聽聞明國海禁,片舟不能下海。能夠在這種情況下溝通東西方貿易的豪商,在明國背景恐怕不一般吧。”
“什么背景強大,如果真的背景強大就不會在平戶落腳了,我們家只是做一些小本生意罷了。”
說話的是家老李忠國,他直接搶在李國助面前回答道。其實在一旁聽了很久的李忠國,早就感覺有些不對。
一般的大名,在對話最初都會詳細詢問李家的實力,打聽李家的事跡,但是眼前這個十幾歲的孩子似乎對李家的底細了如指掌一樣,直到現在都沒有問李家的情況,是瀨戶家正已經提前匯報了嗎?可是他明明也不了解啊。
秀家確實在聽到李旦名字時候,有些驚訝,畢竟這是明末接班汪直的大海盜,在1575年~1625年牢牢控制著于日本、中國大陸、臺灣、東南亞間與荷蘭、英國所經營船只從事國際貿易往來。
據說此人極其霸道,凡是沒有經過他的許可的船隊,都會被他的武裝船隊,打著倭寇的名義劫掠,因此荷蘭人給他起了個外號甲必丹李旦。
相比較汪直敢自稱徽王,以日本為基地,招募日本流寇和朝鮮、明國受海禁苦難的海民為兵,劫掠中國沿海的狂妄霸道。
李旦深刻吸取了汪直的經驗教訓,嚴格限制倭寇行動。改用金錢開道,保持與明朝沿海地方官府有著良好的關系,與當地明商、官員合作共贏。
因此李旦確實可以說是超越汪直的明末第一海盜,據說鄭芝龍還是他的義子,憑借他的政治資源在各方勢力之間混的如魚得水,其子鄭成功還應收復臺灣而封王。
秀家對于李旦不能說是了如指掌,但是大概的情況還是心理有數的,聽聞李忠國開口邊界說是小本生意,不由的一笑,這個本怕不是小到成本幾乎為0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