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家從秀吉暫住的坂本城出來,想要等秀長出來之后再向秀長詢問一下秀吉的態度,誰知正好遇上了前來和秀吉告辭的德川家康。
說來也是搞笑,明明在1個月前,倆人還是戰場上打生打死的敵人,如今居然同在一片屋檐下為同一個人效力。
秀家最初只是在本丸的空地上等著秀長出來,清水信也幫秀家搬了一個馬扎坐在院落之中,讓秀家可以坐在院子中看書,并沒有注意到德川家康的到來。
直到一個陰影遮擋住了秀家看書的光線,才讓秀家把頭抬起,這才發現是德川家康本人。
“羽柴武衛殿真是刻苦啊,抓住一切的時間讀書,怎么不進去通報一下啊?”德川家康親切的問道。
“原來是德川參議”秀家把書合上,站了起來,向德川家康行禮道“我在這里等左京大夫出來,本沒有什么事情,到是您來找父親大人是有什么事情嗎?”
德川家康打笑道“也沒有什么事情,就是如今來京都已經許久了,這邊的事情也已經結束,我準備向中納言殿下申請返回濱松去啊,說來出陣已經有半年了,領地上的事物恐怕已經一團糟了呢。”
說道這里,德川家康身體微微側過來,對著秀家小聲的說道“說到這里,全賴殿下的幫助呢,讓我可以下定決心道駿府去養老啊。”
“嗯?”秀家被這句話搞得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德川家康是什么意思。
但是仔細想想之后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德川家康此時的本據城乃是在遠江的濱松,前稱曳馬城(引馬城),乃是在1570年為了更好的應對武田家的攻侵而將居城從岡崎搬到這里。
整個城池最初的增筑目標就是使它成為一座難攻不落的要塞,整個城池直到1582年才正式增筑完成,誰知城池落城不久,他最初的戰略目標就轟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來自西邊的敵人。
本能寺之變后,德川家康開始將攻略的目標放在甲信地方,別看從地圖上看遠江、三河都和信濃交界,可是沿途都是崇山峻嶺根本不適合大兵團的行動。
從古至今,東海道進入甲信的道路都是通過駿河的身延線進入甲斐,再到北信濃后南下南信濃,饒了一個大圈。
為了保證自己補給的便捷,以及出兵的迅速,德川家康早在1583年就開始常駐駿府城,這里也是見證著他童年的城池。
德川家康早就有了想要重新營建本據城的想法,可是因為濱松剛剛落城就新建新城,會對德川家的經濟造成一定的壓力,即便是酒井忠次都勸家康深思熟慮一下,這才將這個想法暫時放下。
如今因為秀家的攻下三河,羽柴秀次拿下了遠江部分,使得羽柴家的兵鋒已經毗鄰濱松城下,幾乎可以說是隔著濱名湖相視。
如果羽柴秀吉又一絲不滿意,從吉田城出陣的羽柴軍2天就連兵臨濱松城下,這讓德川家康如何感受到安全感,因此他終于下定決心,將本據城搬遷到駿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