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在各個村子宣傳開來,人人神情激動,不過聽到要識字很多人就失望了,
吳華:“既然不識字后悔,那么為什么不讓自己孩子去上學,以后鎮里還要招工,都是要識字的,不管男孩女孩那都是你的孩子,進了廠掙了錢你還怕他們不孝順你們嗎,不要在有封建思想,何書記說了,在本隊安家落戶的知青可以做村里的支教老師,鎮里每個月給五塊錢的補貼,十七八歲的男孩子女孩子不識字的晚上掃盲,爭取在下次招工前多學習學習。”
吳華在二十多個村宣傳了下來,感覺自己嗓子都要冒煙了,跑了三四天還差兩個村還沒宣傳到。
村里識字的年輕人興沖沖的來到鎮里報名,有了工資當上工人討媳婦都可以多挑兩個,
王三妮也在隊伍的中間,她識字都是以前在村里的一個知青教她的,每次把自己的飯省下來送個人家,人家教她識字,她發現自己付出終于有了回報,這次招工就是最好的證明,
她奶奶準備把她嫁給隔壁村的一瘸子,就因為人家出了十塊錢彩禮,還好今年何書記來到這里,又辦廠又給他們村子養鴨子,這事就耽誤了下來,她決定以后要自己掙錢,自己在廠里找個合得來的男同志。
招工的常秀娥頭都大了,這次來的人比上次還多,還好陳嚴把哪些知青也派了幾個出來跟她一起工作,不然今天到晚上都弄不好。
王三妮如愿的拿到了臨時工作證明,順利的走進了工廠宿舍,一切都跟她意料的一樣,到了晚上她又跟著知青們在工廠空地聽老師講課,不懂的地方等老師講完了,就去問老師。
何雨柱心里感慨這么好學的女同學可真不少啊,以后肯定能考個好大學。
時間飛逝轉眼一個多月過去,
安萍拿著這個月的財務報表來到何雨柱辦公室,
安萍:“這個月咱們收入是三萬七千元,除去養殖場一萬八,還剩一萬九千元,還欠食品廠機器一萬五千元,員工工資一共發了兩千八百元。”
何雨柱:“繼續找養殖場定鴨子,還有拿一萬五找食品廠在第一條生產線,第一次的機器先欠著,現在訂單越來越多,一定通知下去衛生問題,還有去紡織廠定咱們的廠服,以后一定要標準化,著裝要正規。”
現在到處供銷社跟百貨大樓都在定古云鴨和古云鴨小吃,在這個省已經火了起來,很多廠的福利也改成了古云鴨,以后還有很多路要走,現在就是缺人才,何雨柱也經常到廠里去看,每個月考核一下文化,除了知青文化高一些,廠里沒多少文化高的人才。
王三妮每次考核都脫穎而出,被安萍帶在身邊教如何管理,現在她也不怎么會管理,不過慢慢摸索,
王三妮拿著手里的十四塊錢,興高采烈的往家里走去,現在廠里工作都是十四塊,兩百個人都一樣,管理人員領的是國家工資,現在跟廠里打白工。
拿著錢回家的王三妮,被她奶奶高興的接了過去,說幫她攢起來當嫁妝,還給她煮了個雞蛋,
王三妮知道她奶奶不喜歡她,不過她現在不在乎了,現在自己是工人了,家里對她限制不大了,這次給錢就是回報一下家里,以后最多每月給兩塊,心里這么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