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平生不想當游資,也不想當莊家,他不想冒觸犯高壓線的危險去操縱市場。
從穿越重生以來,他一直秉承著這個理念:
“在有確定性的前提下,賺到可以賺的錢。”
不確定性的錢,任平生寧可不賺。
印度仿制藥的銷售是個特例,那是為了盡快獲得第一桶金的不得已之舉,任平生本質上還是一個謹慎保守的人。
所以,他最終選中的兩個標的是“萬克A”和“中幸證券”。
這兩只股票雖然分屬于地產和證券兩大板塊,但它們的共同點很一致:
1、都是藍籌股,并且屬于漢證指數的權重股,被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自動配置,也是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的重點買入標的,更是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積極配置的對象。
2、業績優良,地產板塊當年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萬克作為行業巨頭更是被視為上市公司的典范;牛市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券商,中幸證券作為國內券商龍頭,當年被視為可以與大摩(****)、小摩(摩根斯坦利)競爭的對手。
以上兩點保證了這兩只股票里站滿了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長線資金,這些資金的存在雖然不能讓股價暴漲,但卻可以避免股價的暴跌。
最重要的是,這兩只股票有充足的流動性。
(注:股票流動性是指投資者以最小成本、最小價格影響和最快速度完成交易大宗股票的容易程度。通俗點說,就是股票后是否容易賣出,是否有充足的買入者來接盤。我們常說這支股票流動性很差,就是指很難按理想價格賣出。)
在任平生看來,股票的流動性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尤其是在市場接近頂部的階段,如果股票流動性不足的話,稍微大筆的賣出就會造成股價暴跌,甚至跌停。
在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持股者(尤其是散戶)往往會在恐慌效應的驅動下加劇賣出,從而進一步加劇流動性的困難,造成相互踩踏的慘劇。
對此,任平生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2015年A股市場“股災”,在最可怕的黑色星期五“6.26”那天,漢證指數暴跌7.4%,全市共有2000只股票跌停,整個市場的流動性降低到了冰點。
這個時候,你有多少股票,持股成本多少,想賣什么價格,都沒用。
因為缺乏流動性,根本賣不出去,不管是好股,還是爛股,都只能躺在跌停板上任人宰割。
而2007年的大牛市,同樣也是在迎來最高點后,迅速進入了暴跌階段。
為了精確逃頂,確保利益的最大化,任平生一定要確保自己建倉的股票,擁有良好的流動性。
當然,他選的這兩只股票雖然屬于大盤股,但在2007年的漲勢也并不遜色。
按“萬克A”和“中幸證券”目前的股價來計算,如果能在2007年底以最高價賣出,至少可以獲得40倍以上的收益。
林立松現在要做的事,就是在這不到2個月的時間里,按照不高于1元/股的價格,為“萬克A”和“中幸證券”這兩只股票建好倉位。
剩下的事情,就交給時間來兌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