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香港后,任平生并沒有返回大陸,而是直接飛往英國倫敦,與EMBA總裁班的同學們會合,開啟海外游學之旅。
經過十多年的辦學探索,國內EMBA教育市場的競爭日趨成熟,在課程設置上也進入“差異化”競爭階段,優秀的商學院也早已不滿足于“象牙塔式”的單一教學模式,紛紛推出海外游學項目,帶領EMBA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出國門,擴充國際視野。
海外游學是長江商學院的特色項目,尤其是EMBA的教學里,海外游學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旨在通過訪問國外發達國家的代表性機構和企業,參與國外商學院的課程,身臨其境地感受國外商業文化和企業管理文化,提高學員的國際化視野與全球化思維。
任平生這一班的歐洲游學路程是這樣安排的,先到葡萄牙感受大航海起點的歷史氛圍,再到荷蘭體驗早期資本主義萌芽的魅力,最后一站是前往英國感受現代商業文明。
當然,為了避免課程安排過于緊張,期間還穿插了波爾圖紅酒之旅、馬賽海濱巡游、阿姆斯特丹紅燈區一日游等人文社情考察項目,讓各位學員們勞逸結合,既能學到有用的知識,又能體驗海外的風土人情,為這次游學之旅增添美好的回憶。
任平生并沒有參加前面幾站的課程,一方面他在香港有事情要辦,行程上安排不開;另一方面,他也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這些意義不大的游覽觀光上。
他現在的時間很寶貴,一分鐘掰成兩分鐘來都不夠用,哪里還有心思去游山玩水。
不過,在料理完手頭的事物后,任平生還是趕上了最后一站的游學旅程。
主要原因是,這一站是在英國,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商業文明和市場經濟的起源地。
真正原因是,英國有一個值得他牽掛的女孩,他想見她。
......
站在人潮擁擠的哈默史密斯橋上,EMBA總裁班的學員們興奮地到處找人合影拍照,體驗著獨特的英倫風情。
而任平生并沒有加入這一行列,他的視線一直延伸到泰晤士河的遠端,他在期待著接下來那場賽艇對抗賽。
牛津劍橋賽艇對抗賽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這項比賽是在英國最著名的兩大學府: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之間開展。作為英國體育賽事中的一個熱門大事件,一年一度的牛津劍橋賽艇對抗賽保留了許多傳統特色,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多茶余飯后的趣聞談資。
牛津和劍橋這兩座世界名校間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學術方面,他們都源于英國上層社會,雖然齊名,但兩校互不服氣。這種競爭也延續到了體育賽場,兩校間每年一度的牛津劍橋賽艇對抗賽正是他們證明各自強弱高低的最好寫照。
牛津劍橋賽艇對抗賽的隊員都是從兩大學府的學生中挑出,個個都是學霸中的學霸。雖然他們都是業余選手,但在學業之余保持正規訓練,競技水平一點也不比專業運動員遜色,再加上兩大學府的號召力,每年的比賽都會招徠眾多圍觀觀眾。
當天的泰晤士河,比賽現場兩岸都擠滿了觀眾,據說有超過25萬人到現場觀賽,并有150萬人通過電視觀看直播。
今天首先進行的是女子比賽,雖然不及男子對抗賽歷史悠久,但這也已經是兩校巾幗的第60次交手了,總成績上,劍橋女隊以36比24的總戰績暫時領先;男隊方面,劍橋也以76比74的微弱優勢領先于牛津,兩隊僅在1877年奉獻過一場平局。
在比賽起點處,兩只女隊的賽艇都已經就位,牛津和劍橋的女學霸隊員們也紛紛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每隊艇上9人,4名左槳,4名右槳,背對前進方向。艇尾坐一名舵手,面朝前進方向。兩隊的隊服都是傳統的藍色,只不過牛津的是深藍,劍橋的是淺藍。
由于賽艇這個項目對選手的身高臂長都有要求,再加上長期保持高耗能訓練的緣故,所以賽艇運動員的身材都是十分修長健美的類型,除了舵手外,這些女隊員們身高都在174厘米以上,穿上緊身塑體的運動服后,個個都露出高人一等的肌肉勻稱的大長腿,雖然女學霸們未必都長得好看,但光憑這清一色的大長腿,就足夠誘人了。
各就各位后,隨著一聲哨響,兩只賽艇像脫弦的箭一般射出水面,開始你追我趕的競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