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逸說,他以前不知道行賄人林濤和他交往是圖什么,現在他明白了,林濤圖的是他的職位帶來的好處。溫逸還說,這是他利用直接權力以及權力以外的影響力,為他人牟取利益,他也得了好處。
不管是公訴人詢問,還是他的律師詢問,溫逸都正面回答問題,態度十分誠懇和老實,一點都沒有案發前飛揚跋扈的樣子,所以庭審進行得十分順利。
最后,溫逸對著法官說“我認罪,我觸犯了法律,辜負了人民的信任,我深深地感到懊悔,我愿意接受法律的懲罰,我不會上訴的。”
就這樣,這次引起財經界重大關注的案件很快就審理完畢,第一中院未當庭宣判。
在場外關注此案的媒體普遍感到失望,他們沒有看到傳說中法庭激辯的場面,也沒有看到當事人推翻供述的戲劇性內容,當事人就像一個繳械自首的罪犯般,當場就供認了罪行,與當事人的身份性格,與當事人案發前的地位有些不相稱,讓他們有些遺憾。
這場庭審太順利了,太缺乏可傳播的新聞元素,報道起來多沒勁。有些腦子比較靈活的記者,開始另辟蹊徑,從法庭提供的案卷里去找那些可以用來炒作的桃色元素。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些找到了,他們開始聯想了,開始發揮了。
對于金融圈人士與牽涉到溫逸權錢交易的那些人們,發現檢方指控的罪名里沒有提到“國經證券上市案”這條后,大家都覺得很意外。因為這是金融圈子里最為關注的事,所有人都知道國經證券上市過程中存在著貓膩,而國經證券之所以能夠上市,沒有溫逸的能量在運作,是不可能的。
聯想到到韓西的非正常死亡,這次庭審中并沒有提及國經證券上市案,而是給溫逸按了幾個金額和情節都較輕的罪名,以及溫逸本人在庭審中誠懇直率的認罪態度。一些想象力豐富的人士,不免會猜疑,溫逸是否通過自己積極配合調查組的行為,為自己贏得了案情的減輕處理。
或者,上面并不想把這個案子擴大化,不想繼續深挖下去,以免打草驚蛇。
所以才把溫逸的罪名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并給他一條生路。
當然,這一切只是猜測而已。
事關重大,誰也不想讓自己惹上麻煩,這些猜測只是泛起了一絲漣漪,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不過,在普通人所不能觸及的圈子里,肯定有些人在暗中舒了一口氣。
他們自以為身居高位無人敢動,自以為上面投鼠忌器止步于此,自以為順利逃過了一劫,但他們忘記了。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