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平生回想起前世足壇的那些亂七八糟的花邊新聞,的確如許根寶所說的。
國內球員的自控能力太差了,他們根本就不具備職業球員的自律能力,很多當年被看好的新星、天才,一旦進入職業隊后,就像進了大染缸般,迅速墮落,很快就失去往日的光彩。
他點點頭,贊同道:
“說實話,職業化的球員,還不如以前舉國體制下的專業球員,意志力、自律性、團隊意識都差太多了。“
許根寶一揮手,合起折扇,拍了拍大腿,道:
”對呀。所以說,什么快樂足球、什么走訓制,這東西適合國外球員,不適合中國球員。我跟你講,中國人就是需要人管的,你對他們越嚴格、要求越高,他們就越能努力投入訓練、投入比賽。你對他們嚴格,才是為他們好。”
許根寶這個觀點,雖然是在說中國足球,實際上很多領域都是觸類旁通的。
中國是個歷史十分悠久的國家,在近代又曾經落后過很長一段時間,在國民素質、社會體制上都和西方有很大差別,生搬硬套西方的那一套制度是行不通的。
橘生于南則為橘,橘生于北則為枳。
很多制度和文化,在西方國家可能會實行得很好,但放到中國來,未必行得通。
一切唯西方馬首是瞻,只能畫虎不成反類犬。
中國足球也好,中國的發展也好,都需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子。
任平生在思考的同時,許根寶還在回憶著他的青訓理念。
“你說我當初為什么要選崇銘這個地方,除了這里的土地便宜外,更重要的是,這里是個純封閉的環境,天黑了,渡輪停了,你就只能留在島上,島上什么都沒有,你吃飽了就去睡覺,睡醒了就去練球。這樣的封閉環境,才適合這些小孩子發展。”
許根寶說得還算簡單了,實際上,他在根寶基地的管理上,一直都貫徹著軍事化的管理風格。
根寶基地從誕生第一天起,一切就像軍營一樣森嚴和壓抑。崇銘島上的100來個足球少年從9歲、10歲就遠離父母遠離家庭,長期跟著許根寶進行封閉訓練。很多技術出眾的球員都有個性,有各種毛病,但無論是誰,許根寶的管理理念就是一個字“硬”。
進了崇銘基地的球員,沒有得到許根寶的批準,不可以走出基地;父母親每年只能探視兩次,探視時間要控制在半天以內;午睡也好、晚睡也好,上廁所都要向教練報告,沒有批準不得去;夏天氣溫沒超過35度不讓開空調,開也只給開一個小時就關掉;晚上關燈后不得聊天......
諸如之類的規則,數起來有幾十條,每當有小球員違反了規則,輕則罰站,重則停訓、罰跑,這種隨時隨地都在的高壓教育方式,讓人透不過氣,也給這些處于人生觀和世界觀正在形成中的年輕人,樹立了嚴格自律的生活習慣。
可以說,根寶基地的強硬管理,對于球員和球隊而言,都是一個很好的篩選機制。
能夠受得了許根寶的高壓施教的球員,將來肯定能夠抵抗得了金錢和安逸生活的誘惑,能夠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而那些受不了管教,中途退出的球員,絕大多數將來都沒有什么成就,就算天賦再好,也無法兌現。
例如,張琳凡和蔡慧亢,他們都曾被認為天賦一般,都曾處于被淘汰的危險邊緣,但是他們靠超越隊友的苦練熬過了艱難日子,先后成為國腳。
講到這里,許根寶又說了一個故事。
“前幾年,有個小孩子,很有天賦,踢得跟武雷差不多,但他性格太皮,受不了管教,練了3年就跑了。我后來打聽道,他在寶山一個甲級隊踢,也是隊里的核心。我找上他,想勸他回來,但是沒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