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6日,零重力集團攜手國家航天局成功登月,實現了了本世紀的一個重大里程碑。
同天,順利在月球上建立人類第一個月球生存科研基地,也是第一個外星球人類生存基地。
為人類探索宇宙走向大航海時代揭開了序幕。
2021年6月28日,一顆流浪在太陽系的小型隕石墜落在月球黑白交界點處。
劇烈撞擊把一艘不知埋藏多久的外星飛船給暴露出來,隨后登月團隊采取一系列行動,并在藍星方面派來的支援下開始探索這艘神秘的外星飛船。
經過一些系列的探索,雖然在此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攻擊,不過,在支援人員的幫助下,他們有驚無險的找到了飛船的中樞。
并在楊宇的幫助下,成功接管這艘飛船。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過程中,他們還發現了外星人的尸體。
這更加為宇宙中存在外星人這一猜想,更加的石錘了。
也讓那些探索生命科學的科學家興奮不已。
在接管飛船之后,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楊宇來到了飛船的機庫,也見到了外星飛船的機體。
和楊宇想象的差不多,外星人的機體五花八門,除了幾臺接近人性的機體外,剩余的都是模仿一些沒有見過的動物形狀。
當然,這并不是代表人形機體不行。
而是如果技術達不到的話,人形機體發揮出的戰斗力實際上沒有動物形態的機體來得強大。
要不然為什么人類會是藍星上最成功的物種進化呢?
這里可能有人要說人類之所以成為藍星上的霸主,最主要的是人類的智慧進步。
無可厚非,這確實是最主要的原因。
但其實,人類的戰斗能力和反應能力一點都不必很多動物得來差。
如果人類沒有發明那些武器什么的,人類雖然不是食物鏈的頂端,但也可以稱得上是食物鏈的上層。
說這么多,主要是想說,人形狀態的戰斗力其實并不差,差的只是人的操作而已。
在宇宙中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如果精神連接系統越多,那么越接近自己種族形態的機甲,越能發揮出更高的戰斗力。
而很久之前,楊宇就從系統得知,宇宙中,大部分智慧種族都是類人型態的。
雖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
這些智慧種族制造出最強大的機甲,一般都是人形機甲。
當然,這里主要說的是技術達標的情況下。
這里有一個標準,前面說過,楊宇把機甲的等級以及對應的駕駛技術在四級技術解鎖之前分為I一直到A共9個等級。
這9個等級對應的機甲配備神經連接系統覆蓋率從20%到35%再到50%以下的覆蓋率。
只有超過4級的技術之后,機甲的神經連接系統覆蓋率就可以超過50%。
而越接近50%,甚至超過50%的神經連接系統覆蓋率,那么人形機甲的戰斗力一般來說人形智慧種族發揮出的來戰斗力就比使用動物形態同等級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