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太空中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除了位于藍星軌道最外圍的這兩座龐大的太空城市,中低軌道上出現了更多的人造太空建筑物。
有些已經建完,而有些還在建設中,幾乎都是那些從零重力購買飛船后的國家或者企業所建造的。
像是太空冶煉場這種專門冶煉小行星的工廠,太空中已經有十幾座。
一艘艘飛船在各個太空太空建筑物見來回穿梭,有的是運送工作人員回空間站休息,有的則是運送物資。
還有一部分飛船從藍星地面飛入太空或是從太空飛入大氣層。
時不時的一些飛船是飛往月球或是遙遠的深空。
這些飛船要么是去月球運送物資或是運輸礦產回來,有的則是奔赴遙遠的小行星帶,當然這樣的比較少,好幾天才會見到一艘。
整個藍星外太空呈現出一片繁榮之象。
.......
吃完午飯,京都時間13:20分,電視開始轉播今天舉行的‘黔州號’下水儀式。
【觀眾朋友們,今天是2027年12月月26日,再過幾天我們就要迎來2028年......】
【...今天,由我國著名企業零重力集團建造的‘黔州號’遠航飛船即將舉行下水首航儀式。】
【接下來,我們將連線前方現場。】
主持人說完,電視上轉播的內容就連線到一個前線記者身上。
【大家好,我是YS記者XX,現在我正乘坐著飛船位于星城.....】
外太空中,距離藍星900公里的超高軌道上,一座龐大的太空建筑物矗立在此。
這是零重力集團的‘星城’。
遠遠的看過去,這個龐然大物就像一個大柱子,場6.2公里,直徑一公里多。
前后各有四片巨大的扇葉,這是‘星城’的日常能源的主要來源。
當然,‘星城’還有一個能源就是也是一個核聚變反應堆,技術來源于破解的外星飛船核聚變反應堆技術,造價相比系統冷核聚變反應堆來說較低。
當然,所產生的能源強度自然趕不上冷核聚變。
而‘黔州號’的能源就是系統的冷核聚變技術。
時間很快來到13:30分。
位于外太空的‘星城’尾端,一個長達1.5公里寬500米的巨大閘門緩緩打開。
距離星城大概幾公里的地方,大大小小十幾首飛船懸停在這里。
這些都是來自世界各國媒體租借的飛船,目的是為了直播‘黔州號’下水的第一手新聞。
小島國飛船中。
“山本君,‘星城’!要是我們小島國有朝一日也能夠有自己的太空城多好啊!”一個工作人員看著不遠處的憧憬道。
“小田君,真羨慕那些兔子國人,要是我們也能出一個楊宇我們可以發展的更好。”
山本看了看遠處耳朵‘星城’,然后看著旁邊那艘標記這兔子國旗和零重力標志的飛船羨慕嫉妒的說道。
“羨慕也沒有用,我們現在乘坐的飛船都是人家好心賣給我們的。不過我們也不是沒有機會,要相信我們小島國的科學家。看....星城尾部打開了一座大門。”
小田看著山本安慰道,這時他發現也發現了星城尾部正在打開的閘門,連忙指著那里說道。
兩人說話的聲音比較小聲,并沒有遠處正在直播的小島國記者給錄進去。
其他飛船上,一些工作人員也在討論類似的話。
自從‘星城’建造完成之后,這還是這樣的話早就被路過的他國人員不知道多少討論過多少次了。
但是奈何,就算是現在他們也有了零重力賣給他們的飛船,但是也沒有建造太空城的技術。
原因不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