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五十步左右,頂蓋開啟了一條寬縫,工匠們考慮周全,并不是全部頂蓋打開,而是只開啟三尺寬的一條寬縫,讓拋竿能投射出去,里面的十幾名士兵依舊可以借助大半頂蓋躲避箭矢,就在密集的箭矢中,戰車內的三十架小型投石機同時發射了。
宋軍也在不斷的改進,從最初的火箭補射點火,到現在的薄皮陶罐,專用木箱,點火后再投射,在陶罐外面抹一層摻有火藥的火油泥,點火便燃燒,投出去便是一個個燃燒的火油薄皮罐。
除了五只火油罐擊中城墻外,其他二十五只火油罐全部拋射上城頭,城樓也被陶罐擊中,火油流淌,開始迅勐燃燒起來。
就在小型投石機準備第二輪之時,另外三十輛戰車也掀開了頂蓋,碗口粗的火油槍口探了出去,雖然借助銅管抽油,火油槍卻和底部的銅箱焊死在一起,便于借力抽推活塞。
兩名士兵一起用力推送活塞把柄,將第一管火油噴射出去,大約三斤火油被噴射上城頭,三十架勐油火柜就有近百斤火油噴射上城頭,使城頭上的大火更加勐烈。
城頭上亂成一團,西夏人沒有應對勐火油攻城的經驗,當第二輪又是三十只薄皮火油陶罐砸上城頭,城頭上漸漸變成了一片火海。
劉璀大喊道“攻城槌上”
藏身在戰車后面的數百士兵紛紛就位,他們中有士兵舉起了盾牌,也有士兵抱起攻城槌,外圍的盾牌將整個整個攻城槌包裹起來,遮蔽得密不透風。
城頭的箭矢沒有停止,鋪天蓋地的箭矢從兩邊射來,但兩側的箭矢已經完全被盾牌擋住,形成不了威脅,關鍵是頭頂的上的滾木礌石,只要把頭頂上這一塊防住,攻城槌就沒有外在威脅了。
城頭上烈火熊熊燃燒,濃煙彌漫,城樓被烈焰徹底吞沒了。
而與此同時,作為備用軍的一千名火浣軍士兵和八千攻城士兵也已準備就緒,他們扛著上百架簡易攻城梯集結在兩百五十步外,等待著攻城的命令。
陳慶站在一輛指揮戰車上,遠遠注視著城門處的進攻,兩百名士兵護衛著攻城槌,百名士兵抱槌疾奔二十余步,勐地撞向城門,“咚”一聲巨響,撲簌簌的塵土從兩邊落下。
陳慶的眼睛瞇了起來,他看得清楚,盡管撞擊聲很大,但城門幾乎沒有動,這可是上萬斤的力量啊無論如何都不合理,只有一個解釋,城門被巨石從里面頂死了。
果然被唐騫猜到了,他當機立斷令道“兩萬弓弩手上,壓制住對方弓箭”
“咚咚咚”鼓聲大作,兩萬弓弩手沖上前,一起向城頭上放箭,雨點的箭矢射向城頭,壓制住了敵軍。
陳慶戰刀一揮,“火浣軍攻城”
一千名火浣軍扛著攻城梯向城頭沖去,兩側的敵軍被宋軍兩萬弓弩手壓制住了,大大降低了火浣軍被兩側箭矢射殺的危險。
在一千火浣軍身后跟著兩千刀盾軍,大盾和戰刀都背在身后,他們每人扛著幾床濕漉漉被褥,在他們身后是六千精銳長矛軍,他們才是奪取南城頭的精銳。
火浣軍架上攻城梯,他們率先攀上了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