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斬顏良
古代石刻中的關羽形象
古代石刻中的關羽形
作家的話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趙云受常山郡(時為常山王國,建安十一年改為郡治。[1])推舉,率領本郡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瓚。公孫瓚對趙云說:“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怎么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趙云回答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我們常山人經過商議討論,決定要追隨能夠實施仁政的地方,并不是因為我們要疏遠袁紹而偏向于將軍您。”趙云自此隨公孫瓚四處征討。[2]
當時劉備亦依附在公孫瓚處,趙云得以與劉備深交。[3]公孫瓚與袁紹交戰,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據青州西北部的土地,袁紹亦派數萬大軍前來爭,公孫瓚便上表將劉備提升為別部司馬,派劉備前去幫助田楷抵抗袁紹。趙云隨劉備出征,為劉備掌管騎兵。[4]
后來,趙云因為兄長去世,向公孫瓚請辭歸鄉,劉備知道趙云此去便不會再回來,因此握著趙云的手不舍得分別。趙云向劉備辭別說:“終究不能做有違德操的事。”[5]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之后前去依附袁紹。趙云到鄴城見到劉備,二人同床眠臥。劉備秘密派遣趙云招募兵士數百,對外宣稱是左將軍劉備的部曲,而此事袁紹并不知情。劉備在汝南侵擾曹操后方失敗后,趙云便隨劉備來到荊州依附劉表。[6]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于新野。曹操派夏侯惇、于禁等領軍進攻劉備,雙方戰于博望。劉備實施偽遁之計,以伏兵擊破曹軍。[85]趙云于戰斗中生擒了敵將夏侯蘭。趙云與夏侯蘭是同鄉,自小相知,于是向劉備求情,免夏侯蘭一死。而夏侯蘭又明于法律,劉備任用夏侯蘭為軍正。趙云不任用自己所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