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破朔迷離。
一時間,詛咒殺人的傳聞越演越烈。
與此同時,侉依族寶藏的消息不知為何也不脛而走,傳得沸沸揚揚。
各方人士懷著各自目的,開始匯聚到廬州。
陽企山是朝廷三品大官,在廬州境內離奇死亡,造成的影響極大,府尹公孫真急的頭發都要掉光了。
前陣子廬州才剛死了個高麗太子,現在又死了三品大官。
公孫真都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流年不利,凈碰上這種倒霉事。
最終,他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包拯身上,祈禱他能盡快破案,找出真兇,讓自己的罪責能稍微輕一點。
中午,春風滿月酒樓。
包拯幾人圍坐一桌,討論著發生在天鴻書院的離奇命案。
“唉!失蹤的那個還沒找到,現在又死了一個,這案子真是越來越復雜了。”
展昭問道:“你的意思是,我大哥的失蹤和陽大人的死,是同一個人干的?”
包拯點頭道:“如果你大哥真的去過后山,那就極有這個可能。”
常雨疑惑道:“可是他們兩個的身份天差地別,根本扯不上任何關系啊?”
包拯皺眉道:“我也在疑惑這一點。”
楚楚道:“你們說,這會不會真的跟那個侉仡族的詛咒有關系?”
程光道:“從陽大人的死亡方式來看,跟侉仡族有關倒是不假。但是這詛咒嘛呵呵,反正我是不信的。”
“侉仡族?”
包拯思索道:“侉是指北方,仡是屹立強壯的人,合起來就是屹立北方強壯的人。怎么我從來都沒聽說過,還有這樣一個民族?”
“對了。”
展昭忽然道:“我記得你之前曾經說過,好像在哪里見過那個族徽。”
包拯道:“沒錯,它看起來十分眼熟,但是我想不起來到底在哪兒見過它。”
包拯心里明白,這又是一個棘手的案件:兇手布置好祭壇之后,再假借詛咒的名義動手殺人,肯定是早有預謀。
而且祭壇之中,一共布置了四種詛咒,這很可能表示接下來還會再死三個人。
眼下最大的線索是侉依族這個神秘部族。
包拯想著,看向公孫策:“下午我們去找人問問,看有沒有人知道這個侉依族的情況。”
“只能先如此了。”
公孫策點點頭,心里則想著如何在包拯之前找到真兇,證明自己不比包拯差。
就在幾人討論案情的時候,距離他們不遠的一桌坐著兩個客人,聽到他們的對話后走了過來。
兩人都是三十多歲的樣子,手里提著長劍,一人穿著青衫,一人穿黑衣,看起來都是江湖中人。
那黑衣男子表情肅冷,淡淡掃了眼包拯和公孫策,問道:“你們兩個是天鴻書院的學生?”
神態倨傲無禮,語氣頗為放肆。
公孫策眉毛一挑,就想發作,包拯一把將他攔住,笑著答道:“沒錯,我們兩個都是天鴻書院的。”
黑衣男子又問:“這么說你們都見過那個侉仡族的祭壇?”
“確實見過。”包拯點頭答道。
“那好,你現在就帶我們去那個祭壇看一看吧。”
黑衣男子斷然說道,絲毫不管包拯愿不愿意。
包拯看著兩人,疑惑道:“不知兩位去祭壇有何貴干?”
“你還裝什么蒜?現在誰不知道那祭壇里隱藏著侉仡族的寶藏信息。”
青衫男子譏笑道,然后一揮手:“好了,別廢話了,快點帶路吧。”
包拯沒想到這些江湖中人消息這么靈通,才聽到點流言這么快就趕到了廬州,探查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