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是劇組最小的,除了飾演劉易陽、童佳倩女兒的那位小演員…
鄭霜趕緊自我介紹:“我叫鄭霜,飾演孫曉嬈…”
“萬芊,我演陳嬌嬌…”
“王一楠,特雷西;”
“劉天佐,李冬…”
鄭霜趕緊一一鞠躬。
態度沒得挑,一點也不像放飛自我后的霜妹子。
整個場子,鄭霜只認識個別幾個人,當然,大部分都眼熟,張凱莉那是她媽媽的偶像…
鄭霜跟旁邊坐著的劉向群打招呼:“劉老師,您也來了?”
“嗯…”
劉向群是芒果臺副臺長,《一起來看流星雨》也是他擔任的監制…
由此可見,芒果臺對《裸婚時代》確實挺看重!
…………
電視劇拍攝跟電影拍攝不同,尤其是像《裸婚時代》這種偏家庭敘事的生活劇。
攝影機用的都不一樣!
為啥不用拍電影的方式拍電視劇?
那是包餃子喂豬。
電影、電視劇都是利用視聽技巧進行建構的,隸屬于電影藝術的藝術形式,但是由于媒介形態完全不同,就形成了很多方面的區別。
電影的寬銀幕與電視的窄熒屏之間的差別顯而易見。
觀眾在電影院里能夠深切地浸入式體驗大銀幕中的世界和氛圍,并且在畫面中能夠展示許許多多的細節。
電視劇觀眾面前的熒屏則只是家居環境中的一部分,相對狹小的畫面限制了細節的多樣性,電視本身的硬件水平也難以統一,差和對比問題比比皆是,甚至觀眾的隨時離開都必須被考慮在內。
這就決定了電視劇的畫面不需要太細膩精致,因此下機位、布光的過程極大簡化,大多采取大白光、高對比和亮度的方式布光,因為需要滿足觀眾“看得清楚”的需求。
還有,在演員調度上,也大多采取較為簡單和明確的走位,以便演員施展功力。
說白了,電視劇大多是通過人物關系來進行故事,會產生大量的雙人、多人的對話,并推進敘事。
所以,有人說:電影一天拍幾個鏡頭,電視劇一天拍十幾頁劇本…
是真的,尤其是生活劇!
當然,隨著媒介形態的進步,我們的電視屏幕在不斷變寬,很多優質的電視劇必須要考慮色差、布光,比方說《長安十二時辰》,真的就是按照拍電影的技法在打造電視劇!
但畢竟是少量的,市場上充斥的大量還是比較平庸的作品…
30號,《裸婚時代》開機。
拍攝地點就在北京金地格林小鎮——人家地產商許了好處,不僅一毛錢不花,還提供了400萬的贊助。
電視劇的演法更趨向于“表達”,就是把所有內容一股腦都倒給你看。
你只要臺詞說對了,情緒方面沒什么太大問題,基本上不會出錯——前提是劇本要有邏輯性,很多浮夸劇,演員很努力,但呈現的效果卻讓人不忍直視!
全世界的電視劇主要規律都是一樣的,就是靠臺詞推動故事的發展。
事實上,演員在演電視劇的時候,導演不會過多的干涉他的表演,只要能讓劇情順下去,夸張或者怪異甚至模板化都不會有問題。
電視劇拍的很是順利,只不過有個人實在是太差了,差的有點影響進度了,鄭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