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過程中,有些無聊,看了一會兒,吳有勝就出去了。
說實話,一路看過來,他發現小河村的情況不容樂觀,小河兩邊的農田不算多,因為大多都是山地,能開墾的良田很少。
山里面路難走還不算什么,資源的匱乏才是最大的難題。
或許會有人覺得山里物資多,什么野雞野豬,還有一些山貨野果子之類的。
其實吧,動物也不是那么好打的,一旦鉆進茂密無人的老林子,人都進不去,怎么動手捉,真以為野豬會自己撞樹上讓你撿尸。
也能打到一些,但不多,偶爾充充饑,改變不了根本。
至于山貨什么的,賣不出去,賣不上價錢,自己吃的話又哪能天天吃啊,身體也會受不了的。
以他后世的眼光來看,只有走出去,才有出路,在山里是行不通的,只能勉強度日,沒有多大的發展。
后世的農村為什么會變得越來越沒有生氣,只剩下一些老人留守家里。
因為繼續在農村看不到什么希望,辛辛苦苦種一年的田,還不如隨便在工廠打個工,至于說大棚蔬菜和水果種植,也不是誰都能干的。
吳有勝也只是目睹了真實情況,有些感慨罷了,卻也沒有沉浸其中,傷風悲秋下去,很快收拾好了心情。
他也只是蕓蕓眾生之一,就算穿越了,也改變不了現狀,所以只能是先顧好自己小家,有余力了再來幫扶一下關系親近些的人。
“同志,你是誰?是外面來的吧,沒見過你。”
這時,一對中年夫妻背上背著一竹簍的山貨回來了,看見家門口有陌生的人出現,詢問道。
“是劉方村長吧,我是和書記一起來的,書記在你家里等著呢,我閑不住,就出來看看。”
吳有勝一看,就知道這兩人是小勇的父母,其他人也不會這時候還帶著一背簍的貨物去別人家吧。
“嗯,俺是劉方,書記也來了?同志,那咱們進去吧,有事等俺們把東西給放下再說。”
見吳有勝很和氣,劉方也就放下了心里的防備,說道。
要等的人回來了,吳有勝心情也很是不錯。
在夫妻倆把背簍放下時,吳有勝湊上去看了看,發現只是一些野酸棗、野柿子和一些不認識的蘑菇之類的,也就不怎么感興趣了。
“書記,吳同志,咱們去荊家看看,他們應該也回家了。”
聽到兩人的來意,劉方就打算帶他們去找人,并且轉身朝著媳婦吩咐道。
“小芹,你在家把飯做了,多做些,咱家不是還有半只風干的野雞,放些干蘑菇,一起給燉了。”
“好,俺知道了。”
“弟妹,這是我們倆中午吃飯的糧食,拿著吧。”
李書記從吳有勝袋子里拿出兩斤的米和一條一斤重的臘肉。
一斤米是書記自身帶的,一般他在農村人家里吃飯的話,都會帶著糧食,不會白吃白喝。農民已經很苦了,不能讓他們為了干部的吃食買單,這也是他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