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了早飯,兩姐妹也都起床了。
“嘶~”
本來兩人就穿的少,一打開屋門,就感覺有點冷了。
吳有勝見狀,拿出剛買的兩件稍微厚一點的衣服,讓她們穿上。
穿上了后,就沒那么冷了。
下了雨,就不能騎車去上學了,只能走著去了。
“下雨了,帶上傘。”
“知道了。”
傘是用一些防水的皮,刷一層桐油,再用竹條、竹片做傘架、傘骨,制造的一種油紙傘,很古老了,后來就慢慢的退出了舞臺,因為被那些塑料、滌綸、尼龍布、鋼筋骨架制成的雨傘給淘汰了,畢竟,工業化下,一把塑料雨傘,越來越便宜,沒有油紙傘那么工藝復雜。
當然了,油紙傘也不是說就完全消失了,在浙杭一帶以及其他的地方,還是有保留這樣的工藝生產,這也是現代人相對的富裕了,不怎么在乎價格,只看好不好看,意境美不美。
詩人戴戴望舒的《雨巷》,就有描述油紙傘的,小學課本大概都學過,就是那句“撐著油紙傘。。。”
八十年代初期,還有很多地方并沒有工業化,還是以舊法子居多,比如什么蓑衣、斗笠之類的,還在使用。
這雨,一下就下了三天,而且是越下越大了,最后都快變成了瓢潑大雨。
三天后的中午,雨終于停了,天空的陽光出來了,在陽光的折射下,有彩虹出現,很是美麗。
吳有勝出了院子,看向遠方,怎一個山清水秀。
這場雨,驅散了天空中的燥熱,整個大地都變得干凈了很多。
連他院子里外的那些樹,都翠綠了許多,空氣都變得清新了不少。
這下雨的三天,雞和兔子都在窩里面躲雨,弄得他一日三餐都得去喂食,還得冒著大雨去,每次都搞得一身濕了,很不舒服。
去了雞舍,把所有的雞都放出來,兔子暫時就沒動,剛下完雨,草雖說長的很水嫩,但不適合啃。
下了雨后,氣溫就急轉直下了,盡管大白天的,也會出太陽,但是溫度還是漸漸的變低了,早上和晚上更是如此,要是穿著短袖短褲出來,那冷的叫一個哆嗦。
不知不覺,十天就過去了。
這天,村長家的野小子就跑過來了。
“小勝叔,俺爺叫你去俺家里吃飯。”
“小飛,為什么要喊我吃飯?”吳有勝疑惑的問道。
“今天下午,俺爸回來了。”小飛說道。
“好,我知道了,回去告訴你爺一聲,我等下就去。”吳有勝應下了。
等吳有勝說完,小飛就很快跑遠了。因為爸爸回來了,還帶了好多吃的,不趕緊回去,零食、小吃就都被其他孩子吃完了。
“這小子,跑那么快干什么,慢點兒,小心摔跤。”
吳有勝笑著說了句。
晚上,吳有勝給姐妹倆準備好了晚飯,就欣然的去赴宴了。
書記今天回來了,看來應該是沒多大的事情,要不然,村長也不會請他去家里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