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濱也開車返回了。一路上很安全,所以連人帶電臺都平安到家。到家后,姚濱在店的招牌上綁了一根紅線。
這是暗記,告訴周云,東西已經被安全地取走了。
第二天,周云看到了那個標記。沒有停車,一駛而過。
時間一晃,又過去了一個多月。
這天,周云在收音機中,聽到了密電。
他與局長的聯系是,周云不接收密電!他只發出密電。局長給周云的密電,都是通過廣播電臺發出的。
“請確定,敵方的徐州作戰計劃的可靠性。”
去年底,周云向局長提交了日軍的計劃,日軍準備進攻徐州,在徐州殲滅中國軍隊。
后來證實了。
今年開年來,中日雙方在徐州展開了區域戰斗。
1938年1月26日,日軍第13師向安徽鳳陽、蚌埠進攻。國軍守軍第11集團軍第31軍在池河西岸地區逐次抵抗后,向定遠、鳳陽以西撤退。至2月3日,日軍先后攻占臨淮關、蚌埠。
9~10日,日軍第13師主力分別在蚌埠、臨淮關強渡淮河,向北岸發起進攻。第51軍與日軍展開激戰,傷亡甚重,12日向澥河、澮河方向撤退。第五戰區以第59軍軍長張自忠率部馳援,進至固鎮地區,協同第51軍在淮河北岸地區頑強抗擊日軍。
同時,在淮河南岸,以第21集團軍第48軍固守爐橋地區,第7軍協同第31軍迂回攻擊定遠日軍側后,迫日軍第13師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第51軍乘勢反攻,至3月初恢復淮河以北全部陣地。第21集團軍和第31軍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雙方隔河對峙。
2月下旬,日軍第2集團軍開始分路南犯。東路第5師從山東濰縣南下,連陷沂水、莒縣、日照,直撲臨沂。第3軍團第40軍等部節節抵抗。第59軍奉命馳援,3月12日到達臨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協同第40軍實施反擊,激戰5晝夜,重創日軍,迫其向莒縣撤退。
西路日軍第10師長瀨支隊(相當于旅)從濟寧地區西渡運河,向嘉祥進攻,遭第3集團軍頑強抵抗,進攻受挫;瀨谷支隊(相當于旅)沿津浦鐵路南進,3月14日由鄒縣以南的兩下店進攻滕縣。守軍第22集團軍第41軍英勇抗擊,傷亡甚重,苦戰至17日,該軍守城的第122師師長王銘章殉國,滕縣失守。
周云想到了曾經學習過的戰例,當中講的就是臺兒莊戰役的勝利。就是不知現在,有沒有改變。
周云這幾天,沒事就去與二條山基聊天。二條山基在軍中,有許多的朋友,那些中小貴族的子弟,也在軍中效力。他們與山基有聯系。山基給周云講那些人的故事。
這一講,就將那些人的部隊所在位置,兵力部署等情況,變相地告訴了周云。
通過二條山基提供的一些消息,周云在紙上作了記載分析,按照記憶中的二十一世紀看到了資料進行一一對比,最后證明出,歷史并沒有改變。
既然歷史與現實沒有多大的差別。周云就可以借鑒歷史了。反正情報送到武漢,那些軍委會的高級將領,也要分析研究的。
于是,周云便給局長發了一封電報。
“日軍第10師瀨谷支隊南進連陷臨城、棗莊、韓莊后,不顧第5師和第10師長瀨支隊在其兩側進攻受阻,準備孤軍深入,向臺兒莊突進,企圖一舉攻占徐州。”
周云在電報中提出,可以利用日軍第10師瀨谷支隊的冒進,做一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