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李子沒有令人失望,對周秦川的問題,也沒有絲毫起疑,很痛快得,就把他的所知一五一十都交待了。
從他口中,周秦川總算得知當下乃是大明景泰年間。
不過具體是哪一年,李子也有些拿不準。
只記得醫館里不少人說過,約四五年前,有胡虜在塞北崛起。
竟然在邊關生俘御駕親征的當今太上皇,一度兵臨京師。
幸得于少保挺身而出,果斷立新帝,斷了韃虜挾制皇帝,要挾大明的念想。
痛斥急欲遷都,意圖偏安江南的臣子,誓死與蒙人周旋。
隨后京師城下一場大戰,韃虜最終大敗虧輸,狼狽退回草原,并在一年后,放回了太上皇。
原來是大明景泰年間啊,周秦川暗呼僥幸。
關于這個時代,他還算有些了解,多少能占些先機。
這也拜他之前去不了西湖游玩,除了在網上看看圖片視頻外,還把與西湖相關的事宜查了個底掉。
其中就包括和岳飛一同在杭州西湖立廟的于謙。
此于謙可不是那個同郭德綱說相聲的于謙,而是寫出了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首詩的于謙。
李子所說的那場讓大明丟盡顏面的大戰,必是“土木堡之變”無疑。
而他口中的于少保,就是周秦川所了解的那個于謙,續大明國運,挽狂瀾于既倒的于謙。
說起來,這個年號持續時間不長不短,但是一頭一尾的兩件大事,卻異常有名。
數年后,當今太上皇成功復辟,史稱“南宮之變”。
除此之外,整個景泰年間平靜無波,幾無大事發生。
不知是史官有所忌諱,還是文獻資料被人為毀去,就不得而知了。
能讓后世之人留念的,是以該年號命名的瓷器-景泰藍。
宮廷朝堂之上雖然混亂,但民間卻算得上太平。
此時的大明,立國不足百年。
歷經洪武、永樂期間的積極拓土開邊后,仁宣之治開始輕徭薄賦,休養生息。
在造就仁宣盛世的同時,軍事上開始主動回撤。
但于百姓而言,卻是好事。
數年前的土木之變,雖是明廷實力,特別是軍事實力的分水嶺和轉折點。
但帝國百姓卻沒受多大影響,此際的民間生機勃勃,乃明代中后期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一派繁盛之象的肇始。
總之,此時不是明末亂世,難以趁亂而起,封侯拜將,甚至進窺大寶。
但太平盛世,卻也不必擔憂性命安危,只要肯用心,愿出力,做個富家翁是不成問題的。
要是能吃苦,靜下心來苦讀四書五經,走科舉之路,當個小官也不是沒有可能。
穿越的時間地點既已清楚,接下來的事,就是安心養傷。
保證右腿不瘸不廢,才能在這異界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