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還有頭發短也就能說得過去了,蠻荒之地嘛,習俗不同。
對了,在眾丐眼里所謂的身手,也是來自家里的言傳身教。
完美!
周青川給自己點了個贊,假裝沉吟了一下之后,邊想邊說,把剛才想好的故事侃侃道來。
故事編的不錯,大伙兒聽完,看上去都信了,過關!
......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暮春的陽光已經帶著絲火辣辣的熱情了,人在其下,即便一動不動,呆得久了,也能被烤出一身毛毛汗來。
不過這對周秦川的傷情來說,卻是大有裨益。
既能補鈣,還能彌補運動不足出汗少的缺陷。
這么半躺著曬上大半天的太陽,就能有收獲,這行乞的日子,倒也沒有周秦川想象中那么窘迫難堪。
此刻的他,正坐在關陽鎮山神廟前的街面上。
衣衫破爛,手、臉等露出來的部位也不甚干凈,加上一條綁著柳條的斷腿,還有身前用來乞討的破碗,儼然已是一個標準的乞丐了。
這是周秦川從毛陽無功而返的第三天,也是他正式為丐的第三天。
沒辦法,馬瘦毛長,人窮志短嘛,畢竟生存是第一位的,臉面尊嚴什么的,可以先放在一邊。
毛陽一行,周秦川算是虧了。
李漆是好不容易專門告的假,陪同的乞丐也誤了一天工,總不能讓大伙吃虧罷,周秦川大方地掏了錢。
還有吳大弄來的驢車,同樣付了賬。
登山杖沒有當出去,這一趟非沒有進帳,還倒貼出去不少。
毛陽鎮當鋪開的價如此之低,周秦川不得不暫時熄了典當的心思。
至少在這附近不行,怎么也要到了省、府一級的大城后,才會再度考慮。
與其換那點三瓜兩棗的錢,還不如自己留著,也算有個念想。
只是如此一來,銀錢之事,就得另想辦法了。
一開始,周秦川還不愿行乞,想要另尋他路。
比如到關陽鎮上的店鋪打工,不,此時稱之為做工。
在他想來,自己不是文盲,毛筆字雖然比上不足,可比下還是有余的。
李漆開的方子他看過,那幾筆字同自己的相比,還是有點差距的。
雖然瘸著腿,干不了力氣活,但抄抄寫寫算算什么的,總沒問題。
若是收入不錯,腿傷好了之后,也可以考慮留在當地繼續從事此行業,賺些安身錢再論其他。
就是身上有些邋遢,但若能做工賺錢,打理一番就是,又沒什么難度。
只是周秦川想得雖美,現實卻是冷冰冰的。
當他私下詢問李漆的時候,李漆只反問了他一句有沒有路引,就讓周秦川的心一下涼了。
他這才省得,當下所處,乃是大明景泰年間。
而大明,似乎是史上戶籍管理最嚴的朝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