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謝過三哥。”
周秦川這才知道不但驢蛋等人早已趕到,還得了張三的襄助,如此就更有把握了。
不過,在關陽破廟里他等不得,換到毛陽鎮,周秦川一樣沒耐心守候。
當下不顧張三勸阻,執意要再度騎驢,繼續向東追擊。
張三勸了兩句,見沒有效果,也就罷了。
之前是敬重周秦川識字,現如今見其如此義氣,更多了幾分欣賞。
當下張三在前替周秦川牽驢,路過一個破落院子時,讓周秦川稍待,片刻后挎著一把破舊的腰刀大步而出。
“也罷,此刻我毛陽諸人都出去了,老哥我就陪周先生走這一遭。”
說這話的時候,張三站得筆直,一股鋒銳之氣如同出鞘的鋼刀,竟讓周秦川有些不敢直視。
此人不簡單啊,周秦川暗道,趕緊回禮致謝:
“那就有勞三哥了。”
他這會兒也想明白了,自己獨身一人,還是個瘸子,即便追上拐子,也多半沒什么辦法。
如今有個現成的向導加幫手,要是不用,就是傻子。
何況張三明顯有點身手,那就更讓人放心了。
他那刀帶著鞘,雖然破舊,卻絕不簡單,那些紫黑色的印痕,難不成是陳年血漬?
“三哥,你這刀...可有什么來頭?”
周秦川也懶得繞圈子,毛驢才走了幾步路,就開口詢問。
對方的閱歷和經驗,恐怕比自己還豐富,再怎么套話,也是被人一眼看穿的份兒,還不如大大方方地直接問。
“哪有什么來頭,不過是尋常的雁翎刀罷了。”
張三淡淡回道。
雁翎刀?有點印象。
明代最有名的刀,莫過于錦衣衛所用的繡春刀,這個周秦川是知道的。
至于雁翎刀,他就僅聞其名,而不知來歷了。
其實有明一代,乃至清初,雁翎刀才是明軍的標配用刀。
因其形如大雁的翎毛而得名,取飛雁翎羽之型,刀身輕盈,若以躍落之姿揮斬,能給予敵方難以料想的重創。
“周先生不必過于擔心,咱們毛陽今日趕集,人多雜亂,拍花子的加上小濟,三個人一頭驢,不論是走鎮里,還是繞路而行,都快不起來,走不了多遠的。”
見周秦川還有繼續追問的跡象,張三主動岔開話頭,開始分析拐子們的行蹤。
周秦川關心則亂,被張三這么一說,自然不再注意那把刀,轉而同張三討論起何時能追上小濟一事了。
在毛陽鎮里耽誤了這么一會兒工夫,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小毛驢算是休憩了片刻,出得鎮外,不用周秦川鞭打,也跑得挺歡實。
而張三不緊不慢跟在一旁,氣脈悠長,絲毫不曾落后,倒是讓周秦川暗暗佩服。
看他面相蒼老,頭發胡子花白,若按后世標準,怎么都在四十開外了。
還能有如此體能,殊為不易。
不過此乃大明,不能再以往常經驗度之,說不定沒到四十呢。
“稍待!”
張三忽地拽住毛驢,一個箭步躥出官道,就地而蹲,仔細查看。
“三哥,有何發現?”
張三返身,牽著毛驢下了官道,方才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