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長,咱們今日午后,再去那家茶館聽書如何?還能省了正午那頓飯錢。”
這日上午,才吃完朝食,小濟就靠了過來,擠眉弄眼地沖周秦川說道。
“行,去同你幼蓉姐姐打個招呼,免得她不知咱們去向,心里牽掛。”
周秦川沒有過多猶豫就應了。
沒辦法,閑得無聊,去茶館聽書,也成了他的消遣方式。
前兩日蘇幼蓉怕風畏寒,不能出房門,尚需他二人在客棧伙房幫著熬粥煨藥,端湯送水,盡管既不忙也不累,但終歸走不開。
兄弟倆也就抽空在客棧周圍轉了轉。
自昨日起,蘇幼蓉病情大有起色,連這點小忙也不需要他們幫了,二人徹底得了空閑,開始好好轉悠這魯橋鎮。
魯橋鎮雖不是州府縣府,但南臨運河上的昭陽湖,東西各有數條河水注入,算得上是方圓百里的重鎮,其繁華程度,是周秦川穿越以來所首見。
運河兩岸數地,凡是臨河之處,均有大小不一的碼頭,河邊船只大大小小,來來往往,讓人目不暇接。
沿著河岸,排著密密麻麻的各式商鋪、酒家、客棧、茶館,甚至勾欄瓦舍,房舍規模,來往人群,遠非關陽毛陽,乃至一路上遇到的那些鎮子所能比擬。
此時的大明,已有了盛世大國的跡象。
周秦川注意到,如此繁華的鎮子,卻沒有城墻,進出也沒有兵丁衙役查驗身份,如此他三人方能順利進來找醫館看病,住客棧安頓下來。
今趟這番逛悠,兩人可不敢再如以往那般亂花銀子胡吃海塞了,除非那吃食不但賣相上佳,更兼氣味誘人,如此方才略略吃些,淺嘗即止。
時值盛夏,陽光很快就把兄弟二人曬得汗流浹背,正當他倆焦渴難耐之際,一座茶館及時出現在路邊。
周秦川一問價錢,四十文錢一壺茶,茶水隨喝隨續,不但有免費的茶點相送,還能聽說書人講評話。
當時小濟眼睛就亮了,周秦川一琢磨,雖說茶錢有點小貴,不過有了茶點,加上剛才吃的那幾樣零嘴,能把午飯省了,倒也劃算。
當下允了,兩人在茶館廝混了一個下午,灌了一肚子的茶,也聽了半天的評話。
之前在關陽的時候,周秦川腿腳不方便,銀錢不稱手,從沒聽過評話,對小濟如此癡迷于此還有些不以為然。
昨日一聽之下,方才深深敬服這些說書之人的功力。
故事不新鮮,三國里的孔明憑吊周瑜,人家硬是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把整個過程說得跌宕起伏,竟似比三國演義還要精彩一些。
讓周秦川這個讀過三國演義的人,也聽得沉迷了進去,更遑論小濟了。
小濟關心孔明的生死安危,自然今日還想去聽,而周秦川也無事可做。
不是他不想讀讀書,在魯橋鎮總算有了書鋪。
不過此時的大明,市井間遠未達到正德以后的繁華程度,書鋪自然也沒有什么消遣讀物,幾乎全是以科考相關的書籍,周秦川看得頭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