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小濟和死去的這個小孩如此相像,他們三人一旦露了面,多半就要被牽連。
“秦川哥,怎么了?”
蘇幼蓉不知何時也來到了院中,她在院外見周秦川進去后久久沒有動靜,掛念加好奇之下,鬼使神差地跟了進來。
只是還未等周秦川答話,她同樣也看到了那張長得與小濟一模一樣的臉,忍不住輕聲低呼。
隨后蘇幼蓉的臉色一變再變,顯然,周秦川能想到的問題,素來精明的她也想到了。
“小濟呢?”周秦川問道。
“還在外面搜刮銀子呢,放心,秦川哥,有他忙的,一時半會兒進不來。”
蘇幼蓉瞬間就明白了周秦川的擔心,兩人都不想讓此事被小濟知道。
那小子管不住嘴,要是見了有個同他一模一樣的小孩死在這里,即便他們三人不受牽連地逃出生天,也很難保不會被這小子說漏嘴。
見周秦川抱住那小孩,想要把他從貫背而入的那只利箭下褪出來,蘇幼蓉趕緊過去幫忙。
二人想法一樣,都對這個和小濟一個模樣的小孩感到親近,即便已然死去,也不忍見他受罪。
至于把這小孩弄出來后,接下去該怎么做,兩人一時都還來不及去細想。
幼童所穿錦衣雖然華貴,卻并不結實,撕扯之下,“嗤啦”一聲響,衣衫從中箭的后背處,一直往上裂開,露出了細嫩的后脖頸。
兩人將其在地上放平,為防小濟突然闖進院內看到,周秦川特意讓這小孩面朝地面地趴著。
這么一來,幼童脖后的那個胎記就落入了周秦川的眼中。
小濟身上可沒這個胎記,這一點,同小濟一道玩過水洗過澡的周秦川可是清楚得很。
就目前看來,這恐怕是兩人之間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了。
周秦川本無心細看,不過看那胎記自左下而右上,走勢竟然與他所知道的一條河流在地圖上的形狀十分接近,忍不住起了興趣,遂低頭細看。
“咦,這胎記好像條毛毛蟲,還是條紅色的毛毛蟲。”蘇幼蓉在一旁嫌惡道。
“的確有些像毛毛蟲,不過在我看來更像流經魯東的一條大河——濟水。”周秦川接過話頭。
濟水乃是中華四瀆“江、河、淮、濟”中的濟,“四瀆”是華夏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的稱呼,一般與“五岳”并稱為“五岳四瀆”。
根據記載,濟水從源頭豫南王屋山太乙池流出來后,很長一段距離都是在地下潛流,在濟源流出地表,形成濟水。
之后再次潛流到地下,從黃河下穿流而過,水卻絲毫不見渾濁,到了滎陽再次浮出地面,變成南、北濟水。
直到流經原陽地區時,則第三次在地下潛流,直到魯東后形成巨野澤,然后向東北入海。
其水流雖然細微,卻能獨流入海,濟水這種不達于海誓不罷休的頑強精神,就是它始終位列四瀆的原因。
一脈濟水,三隱三現,卻至清遠濁,堅守其節,這種情操,是華夏歷代文人士子們畢生追求的境界。
魯東境內最終入海的大清河乃濟水下游,周秦川他們曾經呆過的濟寧就是濟水曾經北上流經之地,魯東其他帶‘濟’字的地方,也大多同曾經的濟水有關。
只是這條河在清末被黃河北上奪了河道,從此徹底消失在華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