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啊,周秦川偏偏對這一段歷史多多少少知道一些。
先說也先吧,他聲望最高,實力最強的時候就是四年前土木堡大勝之后,隨之在京師敗退,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就算不提國家民族大義,但留在此地就是站到了也先一邊,不論是蒙人還是明軍,一旦對也先攻伐,周秦川他們這些漢人必然要受到牽連。
何況留在也失八禿種地,繳的糧大部分都到了瓦剌手中,是在增強他們的實力,周秦川雖然沒有大明戶籍,但作為漢人,此舉算得上是助紂為虐。
雖然也先的下場周秦川沒什么印象,但草原再度四分五裂,西部的瓦剌被東部的韃靼取代卻是不爭的事實,想來也先的下場不會太妙。
至于主導此地板升城的白蓮教,那就更沾不得了。
自宋以來,白蓮教稱得上是造反專業戶,大明的建立說起來有他們一份功勞,但朱元璋立國之后,有明一代對其的打擊都是不遺余力。
作為平民百姓,最好不要同這種教派沾上一星半點的干系。
眼下白蓮教中人還同瓦剌勾搭在一起,一心一意替其增強實力,要說沒有什么重大圖謀,周秦川打死也不信,還是有多遠走多遠的好。
實際上,仁宣兩朝之后,由于在中原難以立足,原本以魯、豫為主要勢力范圍的白蓮教,開始逐步外遷,晉冀一帶的邊境成了他們新的傳教之地。
甚至更同蒙人勾結,意圖奪取大明江山,百年后的嘉靖、隆慶兩朝,正是以趙全為首的白蓮教教徒,為當時的俺答汗帶來了大量漢人。
這些漢人開荒種地,打鐵建城,這才使得當時的土默特部實力強橫,于土木之變后再次兵臨大明京師,史稱“庚戌之變”。
之后趙全等人甚至攛掇俺答汗以‘金’為號,建國稱帝,由此可見明代中后期白蓮教對整個北方局勢的巨大影響。
此時莫掌柜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在為白蓮教探路過河而已。
只是要想把這些東西同蘇幼蓉說清楚談何容易,大明與此時北方的各部蒙人時戰時和,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國家敵對關系,大明百姓對到塞外行商種地也并不抵觸。
周秦川自己的建議也是到遼東討生,在明人眼中,草原和東北實在沒什么區別。
遼東去得,也失八禿卻留不得,有些說不過去。
而白蓮教自永樂年間聲威大振的唐賽兒起事敗落后,就偃旗息鼓,再無聲息。
官府一方面極力打壓,一方面也刻意不渲染該教聲名,再經仁宣兩朝的休養生息,藏富于民后,倒讓大明百姓很多都忘卻了這個曾經妄圖改朝換代的教派。
這一現象在富足的江南尤甚,蘇幼蓉自小在應天長大,對白蓮教茫然無知那是毫不奇怪。
周秦川要想分說清楚,不是一時半會能做到的,況且即便說清楚了白蓮教的恐怖之處,也只是徒增蘇幼蓉的畏怯和煩惱,于事無補,還不如就讓她暫且一無所知的好。
斟酌半餉,周秦川才想出了兩個有些勉強的理由,吭吭哧哧地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