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件意想不到的事兒,就是那晚邂逅的秦氏兄妹,居然沒過幾天就在他們旁邊的一個空閑窩棚住下,成了他們的鄰居。
搬過來這兩天,秦博幾乎天天登門,送上一兩只野雞野兔之類的獵物,說是感謝周秦川三人在他兄妹倆安居之時幫的忙。
說實話,兄妹倆搬過來那天,周秦川他們一開始不過是去瞧瞧熱鬧,等認出兄妹倆后,這才幫了些小忙,實在算不上什么。
俗話說無功不受祿,一開始周秦川有心不要,不想秦博卻垮了臉,說周秦川難道是看不起他們兄妹的出身不成。
“兄長和我的出身更糟糕,又豈會看不起誰。”
一旁小濟的話給了周秦川臺階,也讓秦博順桿而爬,把他兄妹倆的身世抖落了一番。
秦博自稱祖上有讀書的傳統,只不過到了父輩,因為窮得揭不開鍋,父母不得不出塞闖蕩,想博些身家。
誰曾想不耐塞北苦寒,父母雙雙病故,兄妹倆走投無路,不得不自賣自身,在附近蒙人部落給人放牧干活。
過得雖苦,這些年秦博卻也練出一身騎射好本事,但凡有空,獵些野物,總能賣個好價錢,前不久剛湊齊了贖身銀錢。
得了自由后,因為聽說板升城收留漢人,特地前來投奔。
一席話說得蘇幼蓉抹起了眼淚,秦博趁機丟下獵物閃人。
周秦川三人哪好意思平白占便宜,用送來的獵物做好吃食后,又把秦氏兄妹請來一道開吃。
一來二去,一連兩天,除了朝食,其余四頓都是五人一起吃的。
周秦川見秦博箭術高超,幾乎天天都能獵得野物,有心想找個機會請教一番,自然也就沒了一開始的抗拒心思。
至于蘇幼蓉,同秦琪似乎挺談得來,只一天工夫就廝混熟了。
小濟更不用說,就是個愛熱鬧的性子,多出這兩人,他還更歡喜些。
“秦川哥!”
秦琪人還未到,聲音就先傳了過來,周秦川大聲應了一句,不知這小娘又有何事。
區區兩天工夫,這妮子也算有本事,對周秦川的稱呼,從最初的公子、少君,到大郎,再到秦川哥,不知不覺間就已完成了稱呼上的轉換,卻沒有誰覺出不妥。
隔著柵欄見到周秦川,秦琪眼睛一亮,兩只眼睛向上一彎,瞇縫起來,配上她那有些嬰兒肥的臉蛋,像極了一只慵懶的貓咪。
這般風情,若是落入其他漢人眼中,不知會被迷成什么樣子。
偏偏周秦川對此類漢人女子的魅力無感,視而不見,客客氣氣地問道:
“秦小娘子,有事?”
討厭!秦琪暗啐一口,都暗示過這木頭不用這么客氣,叫自己阿琪就成,但他就好像沒聽見似的,真是個呆瓜。
算了,來日方長,就不信你會這么一直眼瞎下去。
“秦川哥,幼蓉姐和小濟呢?”
“哦,他二人正準備開始做餔食,稍等,費不了多長工夫,等好了我會叫你和秦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