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匯聚在一起的敵軍,片刻后分出千余人馬防范秦博等人,其余人等全員加速,開始沖向車陣。
秦琪環顧左右,眾人之中有如同蘇幼蓉般鎮定自若的,也有被撲面而來的騎兵兇威駭得面如土色的,不過都能留在原地,不致亂了陣腳。
周秦川和譚蒙就在此車陣的最外沿,靜靜等待來敵。
敵騎進入一箭之地后,人馬尚未到,箭支先飛了過來。
周秦川他們豎起左手五花八門的盾牌——鍋蓋、門板、車廂板,甚至還有草帽,‘奪奪’聲大作,那是利箭扎進‘盾牌’的聲音,不時的痛哼和慘呼,則是有人中了箭。
在他們身后,有人借著掩護張弓搭箭,稀稀拉拉地射出了些箭支還擊。
弓軟力小,并未給身著甲胄的來敵造成多大麻煩,僅有零星幾只箭,幸運地射中戰馬,且扎得極深,驚了馬匹,這才造成了一點小麻煩。
蹄聲如雷,殺氣騰騰地騎兵已然近在眼前了。
周秦川趁著對方第一箭和第二箭之間的空隙,右腳撤了一大步,身體后仰,手臂伸直,隨后腰腹一挺,帶動手臂將手中長槍擲了出去。
譚蒙和其余最外沿的人等紛紛從之,一篷長槍如同利箭一般飛向半空,迎頭扎向來騎。
這長槍可就比羽箭威力大多了,對方又是密集沖陣,根本無需瞄準,幾乎槍槍都不落空。
人仰馬嘶的混亂中,敵騎前隊陷下一小塊,并連帶著后隊也出現了一絲混亂。
不過來敵終歸是瓦剌精騎,騎術精湛,很快避開中槍人馬,繼續向車陣沖來。
這番變故,打斷了對方射出第二箭的機會,周秦川等人棄了盾牌,從地面拿起另一桿長槍準備迎敵,接下來就是隔著車輛的短兵相接了。
這套以車陣為掩護,其后再以長槍投擲的戰術,是在初遇騎兵來犯之時,周秦川急中生智想出來的,好歹看過幾本穿越,知道車陣能夠阻攔騎兵,投槍則對密集騎陣的殺傷力不小。
半天之內,他們連遇兩撥小股騎兵來犯,全都仰仗此法,配合也越發默契,原先覺得是累贅的這些車子,倒是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當然了,周秦川只是給了方法,整套迎戰的策略,則是大伙兒齊心協力,又經過兩次實戰后,初步總結出來的。
以盾牌擋住來敵的第一波羽箭攻擊,同時,安排部分人員站在第二排,借著第一排盾牌的掩護,用弓箭還擊,雖然成效不大,但好歹也能造成些麻煩。
隨后抓住空當,用投槍還擊,在接敵之前盡可能多地殺傷對方人馬。
最后,就是隔著車陣,用長槍與來敵赤膊廝殺了,短短的一箭之地,他們也沒有第二輪投槍的機會。
由于車輛的阻擋,騎兵失卻了速度,沒有沖擊力,手中彎刀又短,夠不到車陣里面來,與長槍放對,實在大為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