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川、王善武和梁五三人,一馬當先,帶著那幾百個漢人探馬,跟在牛群身后,直搗來敵大纛所在的中軍。
堪堪進了折疊弓的射程范圍,周秦川就拿出弓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朝著大纛一氣射出去十來只羽箭。
如今這張弓,因著它夸張拉風的造型,還有數次亮眼的戰果,已然成了整個逃亡大軍的圖騰,一旦亮相,軍心都能為之一振。
周秦川知道自己騎在馬上的箭術不堪一提,此舉只不過是為了提升士氣。
至于這幾箭能有多大效果,卻是沒有多少想法,反正大纛附近人手不少,誰要是不幸中箭,就只能怪他自己倒霉咯。
孰料箭方射出,還未及收弓,就見遠方的羊毛大纛猝然而斷,隨后轟然而倒。
緊跟著他們三人的眾探馬見了,先是轟然叫好,隨后紛紛按著蒙語的叫法,喊起了一聲又一聲的‘哲別(神箭手)’。
周秦川目瞪口呆,他知道那掛大纛的木桿,至少也有雞蛋粗細,自己哪怕是箭箭中的,也絕無可能將其射斷。
應該是那些瘋牛的功勞罷,看著大纛附近左沖右突的牛群,周秦川暗自琢磨,只是正好被自己射出去的箭趕上了。
不過嘛,這般被人崇拜的感覺還挺……爽的,周秦川看看四周看向自己的狂熱目光,暗自得意。
傻子才要澄清真相,呣,適當的個人崇拜還是很有必要嘀。
周秦川爽歸爽,腦子倒還沒有發昏,知道眼下的戰機難得,收弓拔刀,向前斜指,大叫道:
“敵酋已死,隨我殺敵。”
“敵酋已死,敵酋已死……”
數百探馬齊聲高呼,聲震四周,竟有千軍萬馬的氣勢,士氣攀到了頂峰,緊跟在牛群身后,如同一柄尖刀,狠狠扎進了敵方的中軍。
和追兵前軍作戰的秦博,同樣沒有放過這個好機會,只不過他也耍了個小心眼,沒有重復什么‘敵酋已死’的口號,而是猜測來者就是阿剌本人,干脆用的蒙語,直接高呼‘阿剌已死’。
敵軍眼見自家大纛傾覆,又聽說阿剌已死,偏偏無人出面澄清,心慌意亂之下,再無戰心,窺得空隙,紛紛撥馬敗退。
不出一刻,阿剌大軍就徹底潰散開來。
剛剛整軍出得陽和堡的石彪,遠遠望見戰場局勢,頓時沒了興致。
這些蒙人騎兵最是滑不留手,敗退之際,亦能憑借出色騎術逃亡,大明騎兵很難追得上并斬殺之。
何況如今到戰場的距離并不算近,即便這所謂前來歸附大明的隊伍讓開了一條通道,等他們縱馬趕到,恐怕連人影都見不到了。
眼見這彪人馬雖然雜亂,但那兩千可戰之兵卻也彪悍,更能想出奇謀獲勝,石彪有些忌憚之余,也不愿墮了自己大同總兵的威風。
“都給我打起精神來。”石彪見高同知有些垂頭喪氣,知道他們是因為錯失軍功而沮喪,忍不住大聲呵斥:
“勿讓這些化外之民看低了咱們大同邊軍,聽到沒有?”
最后那句話是吼出來的,震得四周‘嗡嗡’作響。
高同知晃晃腦袋,挺胸立腰,和眾兵丁一起大聲回答: